第九十四章:幽灵频率
“海象”号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却静得能听见电流流过设备的微弱嘶嘶声。
所有非必要的交谈都已停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战术全息台,以及台前那个穿着白色技术服、身形略显瘦削的新面孔——技术官“渡鸦”。
“渡鸦”是几个小时前,随同最高优先级加密数据包的分析指令一同被“激活”的。
他是信息战部门埋得最深的棋子之一,专精于信号溯源与异常模式识别,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只有遇到常规团队无法破解的硬骨头时才会被唤醒。
他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头发乱蓬蓬的,眼窝深陷,但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仿佛有两簇蓝色的数据火焰在瞳孔深处燃烧。
他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舞动,快得带起了残影。
无数流光溢彩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又在空中被重新组合、拆解、关联。那块来自“掠鳐”UUV的残骸被连接着数十条细若游丝的探针,实时数据正源源不断地汇入这数据的洪流。而旁边另一个虚拟窗口,则显示着那个神秘联络人发送来的加密数据包正在被一层层剥开防护外壳。
凌风站在一旁,如同礁石般沉默。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作战服,但眉宇间残留的疲惫和深海带来的寒意尚未完全散去。
他不需要看懂“渡鸦”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他只需要结果,以及判断这结果背后隐藏的风险。
“墓碑”抱着臂膀,站在稍远的位置,目光在“渡鸦”和凌风之间移动。
他对这种完全依赖数据和屏幕的战斗方式本能地感到一丝疏离,但他信任凌风的判断,更清楚在现代战争中,有时候一个比特的信息比一发子弹更重要。
“长官,”
“渡鸦”突然开口,声音因为高度专注而有些干涩,但语调却带着发现宝藏般的兴奋,“发送方的加密技术很高明,七层动态密钥,混合了混沌算法和……某种基于生物神经网络的验证机制。不是常规军事或情报机构的制式产品。”
他顿了顿,手指一划,将一段极其复杂、如同繁星点点的图谱放大。
“但是,他在数据包的‘信封’上,留下了一个……或者说,无法完全抹除了一个‘印记’。一种极其微弱、几乎融入背景辐射的载波信号,频率非常特殊,在1. GHz附近有极其规律的谐波抖动。”
“1. GHz?”
“公爵”皱起眉头,“这个频率……很耳熟。”
“是全球军民两用GNSS系统,比如GPS L1频段使用的中心频率之一。”
“渡鸦”肯定道,“但这个谐波抖动模式,不是任何已知的导航信号格式。它更像是一种……标识,一种基于GNSS频率基准进行二次调制的、极低概率会被偶然复现的独特‘指纹’。”
凌风眼神一凝:“能溯源吗?”
“很难,几乎不可能直接定位发射源。”
“渡鸦”摇头,“对方是高手,用了多重跳板和信号中继。但是……”
他切换画面,调出了全球地图,上面开始标记出几十个模糊的、代表可能信号路径的区域,“结合这个独特‘指纹’和数据包本身携带的、关于‘堡垒’‘阴影’区域的拓扑学暗示数据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我们可以大幅缩小‘堡垒’可能存在的声学阴影区范围,并且,有85%的概率确定,这个信息源,曾经在最近72小时内,位于北大西洋环流区,靠近……亚速尔群岛西南海域的某个动态坐标点。”
地图上的模糊区域迅速收缩,最终聚焦在了一片相对狭窄,但依然有数万平方海里的海域。
一个红色的光标在其中缓缓移动,代表着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是在船只或潜艇上的动态位置。
“亚速尔西南……”
“公爵”喃喃道,“那里是复杂的海底山脉和多个废弃通信光缆的交汇处,确实是非常理想的隐藏和信号中继区域。”
“不仅如此,”
“渡鸦”补充道,他调出了另一个分析窗口,里面是复杂的代码比对结果,“我比对了这个‘幽灵频率’的调制特征,与我们从谢菲尔德残存通信记录中剥离出的、属于‘商人’的少数几个无法破解的加密信号特征……存在高度相似性。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属于同源技术的可能性超过78%。”
指挥中心内响起一阵压抑的吸气声。
“商人……缪斯……”
凌风低声重复着这两个纠缠在一起的名字。发送警告的,果然是与“商人”密切相关的人,甚至可能就是“商人”本人或其核心团队成员。
其动机依旧成谜——提供帮助,是为了利用“权杖”打击马卡洛夫,清除内部反对派?还是为了引发更大混乱,以便火中取栗?
“他给的数据包呢?”
凌风问到了最关键的部分。
“核心内容已经解密,”
“渡鸦”操作了几下,主全息台上开始构建出一个极其复杂、精细的、令人惊叹的三维结构模型——那是“堡垒”海底基地的增强版结构图,比“权杖”之前拥有的任何版本都要详细数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