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他明白了:语言并非为了描述事物,它只是替代了事物的真实质感。每一个词都像是一种封印,把世界浓缩成了简单的符号。石头、树木、山、风……这些词汇把万象压缩成了我们熟知的标志,却掩盖了它们本应展现的细腻和丰富。
他试图放弃一切语言结构,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质。看到一棵树,他不再说“树”,而是感受到那“垂立生长的流动之物”;看到天,不再称它为“天空”,而是体悟到那“无边蓝光背后的空境”。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以意解物”,而非“以词解物”的方式。
第二十天,柳青进入了新的修炼阶段——灵念共鸣,意识投影对话。他想要更进一步,突破语言的束缚,直接让意识之间发生碰撞与交流。
他闭上眼,感知到灵壳的存在,轻轻将意识投向其中。他不再使用任何语言,而是用意识的波动来传递想法,就像水流般轻柔、如光束般迅疾。灵壳虽然尚未完全掌控,但它的回应已经带有“无词之意”,那种无声的交流,令柳青心跳加速。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精神的交流,并不依赖于语言。它有着独立的结构,能够直接通过意识波动相互感应。
第三十天,柳青再次进入打坐状态。忽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这并非外界的寂静,而是他脑海中的寂静——没有了任何词句,没有了内心的对白。
他的意识依旧活跃,但不再“说话”。它只是在流动、洞察、捕捉——而这种无言的状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清晰。
他看见一个念头涌现,那不是词语,而是一团纯粹的“意义云”,不需要组织语言便能理解。每一个“念”,都是一种直接的感知。
他终于明白:这就是“纯意念流”的境界。
回忆起在空无领域中的那段经历,柳青明白,所谓的“空白”并不是虚无,而是:意识如水,无名而明。
他给这种境界取名为:“无语无名”。
这并非失语,而是破除“名”的束缚;不是缄默,而是跨越语言的阈限,让思维回归最初的“意”。在这一刻,他终于触及了思维的核心——无言、无念、无名。
修成此境,柳青站起身,望向天地。风,不再是“风”;山,不再是“山”;他自己,也不再是“我”,而是那从无中诞生、不断流动的念之存在。
这一切,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喜欢溯天纪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溯天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