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悔恨消亡,有诚信改变命运,吉祥。
含义: 变革深入,悔恨消亡(悔亡),以诚信改变旧命运(有孚改命),可获得吉祥。象征诚信变革,终得善果。
九四故事:
寒来暑往,革新推行的新政,在朝歌及其影响所及的区域内,已艰难推行了数年。
效果是缓慢而确实的。通过“考绩法”提拔的一批中下层官员,如清泉注入浊流,在各自的职位上展现出不同于世袭官僚的活力与责任感。他们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鼓励农耕。虽然范围有限,但那些试点区域的百姓,确实因“十一税制”而负担稍减,田野间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机。
朝歌城内,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似乎淡了一些。市集上开始有了零星的笑声,虽然依旧贫苦,但人们眼中不再全是麻木与绝望。
革新走在街上,能感受到那细微的变化。偶尔有老农认出他,会远远地躬身行礼,那眼神中的感激,是对他多年心血最好的慰藉。
然而,旧的势力从未真正离去,它们如同蛰伏在阴影中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费仲、恶来等人眼见明面上的对抗和暗杀难以奏效,便改变了策略。他们开始利用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和朝野上下对“祖宗成法”的盲目尊崇,散布流言蜚语。
“听说了吗?革新此举,看似利民,实则是要断绝我殷商祭祀啊!”
“是啊,废世袭,改税制,哪一样不是悖逆祖宗之法?祖宗震怒,这才连年灾异!”
“此人乃灾星降世,他所行之事,皆受西岐妖魔指点,欲亡我大商!”
流言如同瘟疫,在暗地里迅速蔓延。它们恶毒而精准地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保守——对未知变革的恐惧,对违背传统的恐惧。
甚至革新阵营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
一日,稷禾忧心忡忡地找到革新:“里正,近日乡间多有谣传,说您……您要刨了殷商宗庙的根基啊。一些原本支持我们的老成人,现在看我们的眼神都怪怪的。”
连一向坚定的子服,在军营中也感受到了压力:“有些老兵私下议论,说我们跟着革新大夫,是不是真的走错了路,背离了商祀……”
辛申更是整理了一份流言汇总,面色凝重:“这些言论虽荒诞,却极具蛊惑性。长此以往,恐动摇我等根基,甚至……令我等众叛亲离。”
一股无形的寒潮,悄然包裹了革新。看着同伴们疑虑的眼神,听着那些荒诞却恶毒的流言,一股深沉的无力感与自我怀疑,如同冰冷的藤蔓,悄悄缠上了他的心头。
悔。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字的重量。
自己殚精竭虑,忍辱负重,甚至数次险死还生,所做的一切,难道真的错了?难道真的如流言所说,是在将国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若因自己的变革,反而导致更大的动荡和分裂,那他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深夜,革新独自坐在典藏阁内,对着跳跃的孤灯,第一次感到了彷徨。那卷他视若珍宝的变革纲要,此刻拿在手中,竟觉得有些烫手。
“莫非……我真的太急了?或许……老师当年说得对,我该再等等,再用那‘黄牛之革’多巩固几年?”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然而,这刹那的“悔”意,如同夜空的流星,转瞬即逝。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冰冷的夜风吹拂他发热的头脑。他望向黑暗中依稀可见的街巷,仿佛看到了那些因为新政而稍微挺直了腰板的农夫,看到了那些凭借才能获得晋升的官员眼中重新燃起的光。
他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言,想起了“革言三就”时那颗至诚的“有孚”之心。
“不!”他握紧了窗棂,指节发白,“我没错!变革非为私利,乃为公义!若因流言蜚语便动摇心志,岂非正中敌人下怀?岂非辜负了那些相信我、追随我的人?”
破除“悔”的关键,在于更彻底的“有孚”!
他转身,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他要用行动,用更公开、更透明的方式,来回击一切质疑!
次日,革新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他联合辛申、稷禾,将新政试行以来,所有主要的收支账目、官员考核记录、税赋征收明细,全部整理誊抄,公开展示于官署外的告示墙上!
“所有账目、政绩,皆在此处!欢迎朝野上下,所有关心国事者,随时查阅质询!”革新站在告示墙前,面对闻讯而来、议论纷纷的人群,朗声宣告,“革新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一切皆在阳光之下!若有贪腐不公,请诸位指证!若有悖逆祖制之处,请引经据典,与我等公开辩论!”
这一举动,石破天惊!在那个信息封闭、权力运作黑箱化的时代,如此彻底的公开,是前所未有的。
起初,人们将信将疑。但很快,一些识字的士子、商人,甚至普通市民,开始好奇地翻阅那些记录。他们发现,账目清晰,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考核记录详细,升迁黜陟皆有政绩支撑;税赋征收严格按“十一税”执行,再无以往层层加码的乱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