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在书院巷口时,晨露正打湿门楣上的 “博文堂” 匾额。林砚推开车门的刹那,桃木剑的剑穗与即墨药杵上的红绳缠成个紧实的结,两人交握的手心带着戏楼胭脂的甜香,望向那扇朱漆大门的目光里,都映着檐角飘落的银杏叶 —— 叶片在半空打着旋,竟像是被无形的手托着,迟迟不肯落地。
“这书院建于乾隆年间。” 即墨仰头望着墙内探出的老梅枝,枝桠间藏着团雪白的影子,“我太爷爷的日记里夹着张借书票,说当年有位白狐先生在此校勘孤本,每到雪夜,窗纸上就会映出九尾摇曳的影子。” 她突然凑近林砚耳边,朱砂痣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光,“你看那梅枝,明明没风,枝桠却在轻轻摇晃,像是有东西在上面换气 —— 是白狐的尾巴扫的。”
春燕抱着刚买的宣纸踏上门槛,青石板上的青苔沾着露水,她几次打滑,都被墨影拽住衣袖。女孩的指尖刚触到门环,铜环突然发出 “铛” 的脆响,惊得墙内飞出只灰雀,翅膀扫过窗棂时,里面传来书页翻动的哗啦声。“奶奶说书院的门环不能乱碰。” 春燕的声音压得极低,“当年有个童生敲了三下,当晚就梦见白胡子老头罚他抄《论语》,说‘惊扰了狐仙校书’。”
墨影的黑丝顺着门环往上攀,丝线末端卷着撮雪白的狐毛,阳光照在上面,竟泛出淡淡的银光。“这狐狸修行不浅。” 她将狐毛凑到鼻尖轻嗅,“毛发里裹着墨香,是徽墨混着松烟的气息,定是常年守着古籍的灵物。”
梁高强举着能量检测仪走进前院,屏幕上的银光像散落的书页,在正厅的书架周围聚成个模糊的人形。“能量场带着书卷气的温润。” 他调出书院的旧档案,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则奇闻:光绪年间,有位姓胡的女先生在此讲授《楚辞》,每讲到 “狐死首丘” 句,眼角就会浮出细密的银纹,“1937 年冬,日军焚书时,有人看见团白光裹着三箱孤本冲出火海,白光里隐约有九尾翻卷 —— 是白狐在护书。”
白望月的镇魂仪突然指向正厅的紫檀书架,屏幕上的能量带化作道银光,钻进第三排典籍的缝隙里。“那里藏着东西!” 少年的额间月牙痕闪着微光,“能量反应带着狐族特有的灵力,和传说中的白狐先生完全吻合,是它的内丹在发光!”
林砚的桃木剑突然指向书架顶层的《四库全书》,最右侧的函套缝隙里,露出截雪白的狐尾尖,绒毛上沾着点深褐色的墨渍 —— 那颜色与即墨发间银簪的珍珠缺口处,残留的墨痕如出一辙。他刚要伸手去够,那尾巴突然往回缩了缩,整排典籍竟像活了般自动错开,露出后面的暗格: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箱孤本,箱盖上的锁孔里,插着支玉制书签,上面刻着个 “胡” 字。“是白狐藏的书。” 林砚用指尖拂过箱盖,“墨渍里混着狐涎,是它舔舐古籍时留下的,定是怕书页霉变。”
即墨突然将药杵放在案几上,药香与墨香缠成股清苦的气息。案上的砚台突然自动研磨起来,墨汁在宣纸上晕出朵墨梅,花瓣刚成形,就被团突如其来的白影踏碎 —— 那影子从梁上跃下,落地时化作个穿月白长衫的女子,肌肤胜雪,眼尾浮着细密的银纹,身后的九条狐尾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尾尖还沾着几片银杏叶。“是白狐显形了。” 即墨抽出太爷爷的日记,指着其中一页的插画,“画里的白狐先生就是这模样,说它能化人形,尤擅校勘失传的孤本。”
女子突然抬手掩唇轻笑,银纹在眼角漾开,九条狐尾同时往回收拢,化作条蓬松的白狐尾垂在身后。“陈先生的后人?” 她的声音像浸过清泉的玉石,指尖划过案上的墨梅图,“这药杵的气息,和当年那位老郎中身上的一模一样。”
春燕的朱砂笔在宣纸上轻轻一点,墨梅图突然活了过来,花瓣顺着女子的指尖往上爬,在她月白长衫上绣出串墨色的梅枝。“您就是白狐先生?” 女孩的声音带着激动,指着她眼尾的银纹,“我奶奶说您能变九尾,每尾都藏着部失传的孤本!”
白狐女子突然旋身,月白长衫在旋转中化作团雪白的狐影,九条尾巴在半空展开,如同一把巨大的白伞,伞骨间竟夹着无数书页的虚影。“小丫头眼尖。” 她的声音从狐影中传出,带着回声般的空灵,“这九尾确实各藏一部孤本,当年日军焚书时,我就是用尾巴卷着它们逃出来的。”
穿卫衣的少年突然发现暗格底层的木箱,里面藏着本烧焦的《楚辞》,最后一页的 “哀时命” 篇上,有几行银钩铁画的批注,笔迹与白狐女子方才写下的墨梅图如出一辙。“您就是当年的胡先生?” 他放大批注上的落款,“这‘胡婉’二字,和档案里那位女先生的名字完全吻合!”
白狐女子的狐影突然一僵,九条尾巴瞬间收作一条,月白长衫重新裹住身躯,只是眼尾的银纹变得黯淡。“日军焚书那晚,我没能护住全部典籍。” 她的指尖抚过烧焦的书页,墨色的泪水顺着银纹滑落,滴在纸上,竟晕出只衔着书卷的白狐,“有部《考工记》的孤本被烧了半卷,我守着残页修了八十年,始终补不全缺失的章节 —— 那是位老匠人毕生的心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