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在城南染坊巷口时,午后的阳光正透过晾晒的绸缎,在青石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林砚推开车门的瞬间,桃木剑的剑穗与即墨药杵上的红绳缠成个紧实的结,两人交握的手心带着画舫墨香的温润,望向那扇挂着 “锦绣坊” 匾额的木门 —— 门楣下悬着的七彩染布在风中轻摆,布料边缘的流苏竟无风自动,像是被无数双无形的手牵引着,在半空织出流动的彩帘。
“这染坊是光绪年间的老字号。” 即墨仰头望着院内的晾布架,架上的靛蓝布料间藏着团朦胧的彩影,“我太爷爷的日记里夹着张染票,说当年有位姓苏的染匠在此经营,能染出‘雨过天青’的绝配色,每到梅雨季节,染缸里就会浮出七彩的光晕,映得半条街都像落了彩虹。” 她突然凑近林砚耳边,朱砂痣在阳光下泛着暖光,“你看那缸靛蓝,水面明明平静,却在缓缓旋转,像是被人用木桨搅动 —— 是布魂的手腕在发力。”
春燕抱着刚买的苏木踏上台阶,门轴发出 “咿呀” 的轻响,她几次想扶住门框,都被墨影拽住衣袖。女孩的指尖刚触到门环,铜环突然发出 “铛” 的脆响,惊得院内飞出只彩蝶,翅膀扫过染缸时,缸里传来布料搅动的哗啦声。“奶奶说染坊的门环不能乱碰。” 春燕的声音带着染料的涩味,“当年有个绣娘敲了三下,当晚就梦见自己被泡在染缸里,醒来时指尖竟带着洗不掉的靛蓝色。”
墨影的黑丝顺着门环往上攀,丝线末端卷着点靛蓝染料的碎屑,在阳光下凝成颗小小的蓝珠。“这布魂执念不浅。” 她将蓝珠凑到鼻尖轻嗅,“染料里混着栀子花香,是城南花圃特供的品种,定是位擅长调配花染的巧匠。”
梁高强举着能量检测仪走进院内,屏幕上的彩光像散落的丝线,在染缸周围聚成个模糊的人形。“能量场带着染料特有的鲜活。” 他调出染坊的旧账册,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则奇闻:民国初年,苏姓染匠的女儿苏婉儿继承了染坊,能将花瓣的灵气融入染料,织出的绸缎会随心情变换颜色,“1938 年深秋,日军强征绸缎做军装,苏婉儿为保住祖传的染谱,抱着染缸投了河,有人看见无数彩布从水中飞出,在空中凝成‘锦绣坊’三个彩字 —— 是布魂在护坊。”
白望月的镇魂仪突然指向后院的染缸群,屏幕上的能量带化作道彩光,钻进最左侧那口染缸的缸底。“里面藏着染具!” 少年的额间月牙痕闪着彩光,“能量反应带着染料特有的灵气,和传说中的苏婉儿完全吻合,是她的染勺在发光!”
林砚的桃木剑突然指向晾布架上的匹 “雨过天青” 绸缎,布料中央有片淡淡的水痕,形状像朵未完成的玉兰,花瓣边缘沾着点胭脂红 —— 那颜色与即墨发间银簪的珍珠缺口处,残留的胭脂痕如出一辙。他刚要伸手去碰,那水痕突然往回缩了缩,整匹绸缎竟像活了般微微起伏,露出下面压着的半幅染样:靛蓝的底色上,用苏木染出的红梅只绣了半朵,花芯处留着片空白,像是在等待什么。“是布魂的作品。” 林砚用指尖拂过绸缎,“水痕里混着栀子花香,是城南花圃的品种,定是染花布时不小心沾染上的。”
即墨突然将药杵放在染缸边,药香与染料气息缠成股清涩的气息。缸里的靛蓝水面突然泛起涟漪,七彩的光晕在水中晕开,光影刚成形,就被团突如其来的彩影拂过 —— 那影子从晾布架后飘出,落地时化作个穿蓝布衫的女子,发髻上插着支银簪,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靛蓝染料,正对着半空轻轻勾勒,仿佛在补画那朵玉兰的花瓣。“是布魂显形了。” 即墨抽出太爷爷的日记,指着其中一页的插画,“画里的苏婉儿就是这模样,说她能以魂入布,尤擅染会变色的花布。”
女子突然抬手拢了拢鬓发,指尖的靛蓝在脸颊留下道淡痕,竟像是特意点的花钿。“陈先生的后人?” 她的声音像浸过染缸的绸缎,带着微微的柔滑感,指尖划过缸沿的七彩光晕,“这药杵的气息,和当年那位老郎中身上的一模一样。”
春燕的朱砂笔在染样上轻轻一点,红梅图突然活了过来,苏木色的花瓣顺着女子的指尖往上爬,在她蓝布衫上晕出片花影。“您就是苏姑娘?” 女孩的声音带着激动,指着她发髻上的银簪,“我奶奶说您染的绸缎会在月夜发光,还会映出染匠的影子!”
苏婉儿突然旋身,蓝布衫在旋转中化作匹流动的彩绸,衣袂翻飞处,竟飞出无数染样的虚影,有的绣着牡丹,有的描着兰草,最动人的是块 “雨过天青” 的料子,上面的云纹会随着光影变换深浅。“小丫头见过我的染布?” 她的声音从彩影中传出,带着染料的清冽,“这些花布都是我照着四季花卉染的,可惜那场劫难,毁了大半。”
梁高强突然发现染缸底的暗格,里面藏着本染谱,最后一页的 “雨过天青” 配方上,有处用胭脂标注的空白,旁边用蝇头小楷写着 “阿爹的秘方,未完成”。“这位阿爹是您的父亲?” 他放大字迹,“这落款的‘苏巧云’,和账册上的染匠名字完全吻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