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将那份写满批注的可行性摘要合上,轻轻推到桌角。会议室门被推开,陈雪抱着一叠打印好的材料走进来,刘伟紧随其后,手里提着投影仪包。两人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间临时腾出的洽谈室里凝固的空气。
距离区级协调会还有不到两小时,联盟派来的三位代表已经落座。中间那人姓周,四十出头,穿着深灰夹克,说话时不急不缓,但每句话都带着明确指向。他身后两位年轻随员正低头调试笔记本,屏幕一闪,跳出了后台系统接入协议的草案。
“林主任准备得很充分。”周代表翻了下手边的文件,“数据归集完整,流程也清晰。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信息能不能实时流动?”
林辰点头:“可以开放接口,但需按安全等级分级授权。”
周代表没接话,直接点开一份共享文档:“我们需要派驻技术总监常驻指挥部,全面接入施工管理平台,同时调取居民回迁意愿数据库。这是其他试点城市的通行做法。”
陈雪猛地抬头:“居民数据涉及隐私,且每一项采集都经过区政法委备案。未经授权对外传输,属于违规操作。”
“我们也知道合规要求。”周代表语气依旧平稳,“但算法模型训练依赖持续、完整的数据流。如果只是定期推送脱敏数据,效果会大打折扣。”
刘伟悄悄看了林辰一眼,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投影线。
林辰没有立刻回应。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温刚好。然后才缓缓开口:“周工刚才说‘其他城市’,我倒想请教一下——那些项目,有没有哪一个是在省级质量巡查中连续三个月零缺陷记录的?有没有哪一个,能保证每日整改闭环率达到百分之百?”
对方微微一怔。
“我们的塔吊监控、材料溯源、民意跟踪三个模块,愿意作为首批对接场景。”林辰继续道,“但我们必须确保一点:任何外部介入,都不能动摇项目本身的独立监管体系。否则,试点未成,责任谁负?审计问责时,签字的是谁?”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林主任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碰核心系统?”周代表终于抬眼。
“不是不能碰,是要讲方式。”林辰打开PPT,翻到首页那张合影——秘书长与联盟代表握手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我们都希望这个试点能成为重点成果。但越是重要,越要稳。一旦出事,不仅是项目停摆,更是对整个合作机制的打击。”
他顿了顿:“我可以同意技术人员每周两天现场办公,数据采用‘定时推送+关键节点人工核验’的方式。这样既能保障研发需求,也能守住底线。”
周代表沉默片刻,转头与身旁随员低声交流几句。随后摇头:“这种模式会影响数据鲜活性。我们总部对模型迭代速度有硬性指标。如果做不到实时直连,恐怕难以立项。”
刘伟心头一沉,以为谈判就此破裂。
没想到林辰只是合上了笔记本,声音依旧平静:“那就先暂停十分钟吧。但我建议贵方考虑一个问题——一个还在走流程、随时可能被叫停的数据项目,和一个已经通过省级验收标准、每天产生真实高质量数据的平台,哪个更值得投入?”
他说完,转向陈雪:“把昨天的监理巡查记录和最新质检报告打印一份,送给各位带回去看看。不必现在答复,我们等你们的反馈。”
陈雪立即起身去复印材料。刘伟默默收起投影设备,动作放得很慢,生怕发出响动。
周代表站起身,脸上看不出情绪,只说了句:“我们会内部讨论。”
林辰没起身相送,也没有挽留的表示。他坐在主位上,目光落在对方收拾公文包的动作上——那只黑色拉链包的侧面贴着一张二维码标签,边角有些磨损,像是频繁扫描留下的痕迹。
等三人走出会议室,门关上的瞬间,刘伟终于忍不住低声道:“是不是谈崩了?”
陈雪递给他一沓刚印好的文件:“至少没当场拒绝。”
林辰没答话。他盯着桌面残留的水渍印,忽然问:“那个二维码,你拍下来了吗?”
刘伟一愣:“什么二维码?”
“他们包上的。”林辰指了下门口方向,“联盟内部使用的调度码,一般只有合作单位才能申请配发。这张看起来编号靠前,可能是早期试点专属批次。”
陈雪皱眉:“你是说,他们其实挺重视这次对接?”
“不然不会派这个人来。”林辰慢慢说道,“他不是普通商务代表,是技术落地组的负责人。上周在市住建局闭门会上露过脸,名字出现在纪要附件里。”
刘伟恍然:“所以您刚才提到秘书长……其实是试探?”
“也是提醒。”林辰收回视线,“他们想拿数据主导权,但我们也有筹码。关键是看谁能先把牌摊明白。”
陈雪低声说:“可人工审核这一条,他们明显不满意。”
“不满意不代表不接受。”林辰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几个字:**数据主权≠完全封闭**。然后划掉最后一个词,改成“可控开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