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只想完成堡主的任务,换取使用冰煞淬体室的机会和可能的线索。却没想到,他炼制的丹药效果出奇的好,尤其是药性更加温和持久的烈阳丹,在前线将士中大受欢迎,甚至引起了小范围的抢购。
军需官王莽再次找上门时,脸上的刀疤都仿佛舒展了几分,但眉头却皱得更紧。
“林小子,你炼的那批烈阳丹,效果是好!但问题是,太好了!”王莽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又夹杂着苦恼,“那帮杀才们用了之后,都他娘的不肯再用以前那些玩意儿了!天天追着老子要货!可你那炼制方法,对神识和控制力要求太高,堡里其他几个炼丹师根本学不来,效率太低!”
他盯着林墨,目光灼灼:“堡主的意思,这烈阳丹的供应不能断,还得加大供应!你小子能不能想想办法,把炼制过程简化一下,或者弄个标准流程出来,让其他炼丹师也能跟着炼?材料管够!功勋点翻倍!”
林墨闻言,沉吟起来。简化流程,批量生产?这确实是个难题。他那套手法融合了《九劫炼天诀》的提纯,星辰之火的微控以及噬星灵眸的洞察,旁人如何能轻易学会?
但他没有立刻拒绝。寒铁堡的丹药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不仅能赚取大量功勋点,更能借此提升自己在堡内的地位和话语权,方便后续行动。
“王大人,可否将目前堡内通用的烈阳丹丹方,以及所有可能用于替代的北境特产药材名录,给弟子一观?”林墨提出了要求。他需要从源头上想办法。
“没问题!”王莽很干脆,立刻命人取来一枚厚厚的玉简。
林墨接过玉简,神识沉入其中。里面不仅包含了标准丹方,还记录了军中医师和炼丹师们多年来尝试过的各种改良方案和替代药材记录,其中大多以失败告终,却提供了宝贵的试错数据。
他直接忽略了那些失败的改良记录,重点研究北境特有的寒属性药材。
噬星灵眸悄然运转,玉简中海量的信息被高速过滤、解析、关联。无数药材的性状、药性、能量结构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与他自身的炼丹知识以及《九劫炼天诀》中对能量本质的理解相互印证。
突然,一种名为“冰须草”的北境常见灵草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草通常只被用作低阶冰系丹药的辅材,或者直接碾碎外敷治疗冻伤,因其性极寒,很少用于入丹,更别说用于烈阳丹这种火属性丹药。
但在林墨的灵眸分析和推演中,这冰须草内部的一种独特寒性能量结构,竟恰好能与烈阳丹中几位主药的火性产生一种微妙的中和与平衡!而且,其寒性并非死寂,而是蕴含生机,正好可以替代原丹方中一味较为稀缺的辅药“火炎果”!
“冰须草……或许可以……”林墨眼中精光一闪。
“怎么?有头绪了?”王莽一直在观察他,见状急忙问道。
“弟子需一些冰须草,以及一套炼制工具,需立刻尝试。”林墨没有过多解释。
“马上安排!”王莽雷厉风行,很快,林墨所需的物品便被送到了丹室。
林墨再次闭关。
这一次,他不再追求个人技艺的极致展现,而是着眼于“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他首先精心处理冰须草,利用太阴玄液(借口是某种特殊药液)极细微地中和掉其过于霸道的寒毒,只保留那份精纯的寒性能量。
然后,他修改了丹方,以处理后的冰须草替代了火炎果,并调整了其他几位辅药的比例和投放顺序。
最关键的是炼制火候的调整。他充分利用北境地火狂暴的特性,以及此地无处不在的极寒环境,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冰火淬炼法”——以猛火急攻提纯主药,在药性最为活跃的瞬间,投入处理好的冰须草,借助丹室内的天然寒气以及冰须草本身的寒性,瞬间完成中和与凝聚,大大简化了后续蕴丹的复杂过程,降低了对神识微控的要求。
整个炼制过程,依然需要熟练的控火技巧,但已经不再需要他那独一无二的灵眸和星辰之火来时刻微调了。
数个时辰后,新一炉改良版“北境烈阳丹”出炉。
丹药呈温润的赤红色,表面却隐隐有一层极淡的冰蓝色光晕流转,触手温热却不烫手,散发出的药力醇厚而持久,那股令人不适的燥热感几乎完全消失。
林墨自己试服了一颗。丹药入腹,化作一股温和却源源不断的暖流,迅速驱散经脉中的寒意,效果持续了将近标准烈阳丹一倍的时间!而且结束后没有任何气血浮躁之感。
成功了!不仅简化了流程,药效甚至更胜一筹!
他立刻将新丹方和详细的炼制流程刻录进玉简,并亲自演示了一遍给王莽派来的两名资深军中医药师观看。
那两名起初还有些不服气的药师,在亲眼目睹了炼制过程,并检验了新丹药的效果后,顿时惊为天人,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不可思议。
“以冰御火,借寒炼丹!妙啊!太妙了!老夫钻研丹药几十年,从未想过还能如此!”一名老药师激动得胡须直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