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历城市知名的花湖酒店三楼,一间名为“听雨轩”的包房内,已是笑语喧哗,气氛热烈。黄政作为东道主,早已到场安排妥当。
见邀请的客人都已到齐,黄政站起身,端起酒杯,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朗声开口:
“各位,感谢大家赏光!过年期间还把大家聚起来,实在是不好意思。首先呢,给大家介绍一位我的老朋友。”
他伸手示意坐在身旁,略显拘谨却努力保持镇定的王磊,继续说道:
“这位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王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感情没得说!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仕途起步时遇到的贵人之一。”
黄政的目光中带着回忆与感慨: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最初是在昌朋县石泉门乡的欧田村担任支部书记。
那时候,村里要啥没啥,想修条像样的路都困难重重。
正是王磊,在当时他自己也刚创业不久、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带着他父亲王中涛先生,拿出了第一笔实实在在的投资,帮助我们村修通了与外界连接的生命线,后来更是合资建起了新兴罐头厂。
可以说,欧田村乃至石泉门乡后来能有一点起色,老百姓的生活能有所改善,王磊和他家的亮亮食品公司,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他这番介绍,既点明了王磊与自己深厚的私交,更抬高了王磊投资兴业、助力扶贫的格局和贡献,瞬间让在座的杨辉、陈雨等人收起了几分随意,看向王磊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正视。
接着,黄政又转向王磊,为他一一介绍在座的各位:“王磊,来,认识一下这几位青年才俊。这位是杨辉杨秘书,省委丁正业书记的身边人;这位是陈雨陈秘书,宣传部林微微部长的高参;这位是刘冰冰刘秘书,组织部的笔杆子;这位是萧远萧秘书,纪委方元洪书记的得力助手。”
每介绍一位,王磊都立刻起身,双手奉上名片,态度谦逊地说着“久仰大名,请多关照”。
虽然他经商多年,但在这些年纪轻轻却身处核心机关的秘书面前,深知自己商人的身份必须放低姿态。
介绍到李健时,黄政特意加重了语气:“王磊,这位你可要好好敬几杯!李健,李队长,省刑警总队的精英,你爸公司前段时间遇到的那点麻烦,就是李队长仗义出手,帮忙协调解决的!”
王磊闻言,更是感激不已,连忙双手举杯:“李队长!太感谢您了!您可真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这份情谊,我王磊记在心里!我敬您!”
李健是个爽快人,哈哈一笑,与王磊碰杯:“王总客气了!黄秘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以后在省城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黄政又笑着补充:“这位是冯缓缓医生,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也是李队长的贤内助。”
王磊也恭敬地向冯缓缓问好。
介绍完毕,晚宴正式开席。黄政深谙交际之道,在这种非正式场合,绝口不提任何具体工作事务,全程氛围轻松愉快。
大家推杯换盏,聊的都是大学校园里的趣事,各自工作中的奇闻,或者时下流行的新鲜话题。
杨辉、陈雨等人也给了黄政十足的面子,对王磊并无轻视,偶尔也会问及企业经营的情况,言语间颇为客气。
王磊则把握分寸,既不过分热络,也不失礼数,酒到杯干,很快便融入了这个圈子。
冯缓缓偶尔插话,言语风趣,也调节着气氛。整个包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与此同时,在省委家属院的另一栋小楼里,省长郑家权正坐在宣传部部长林微微家的客厅中。茶几上泡着两杯清茶,烟雾袅袅。
郑家权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语气温和地说道:“林部长,过年期间辛苦你了。我听说你今年没回京城老家,一直留在省里值班,真是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林微微笑了笑,她年纪比郑家权年轻十几岁,才四十出头,气质干练,应对得体:
“郑省长言重了,这都是分内之事。您和丁书记、还有几位主要领导,过年期间不也都在为省里的大事奔波操劳吗?相比之下,我值几天班算不了什么,都是为了工作,确保方方面面不出纰漏。”
郑家权点了点头,放下茶杯,神色变得认真了几分:
“林部长,我今天过来,一是代表省政府,也是我个人,对你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以及对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你在宣传战线上的把握和引导,为我们省营造了很好的发展氛围。”
林微微谦逊地摆摆手:“郑省长过奖了,都是在省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第二呢,”郑家权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是关于年后一项重要工作的构想,想提前跟你通通气,听听你的意见。”
林微微神色一凛,知道正题来了,也坐直了身体,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省长请讲。”
郑家权缓缓说道:“就是黄政之前鼓捣出来的那份《关于推动东平省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初步构思与建议》,不知道林部长还有印象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