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隆海县城及周边郊区,已不复宁静。
军车、警车闪烁着红蓝警灯,在主要干道和乡间小路上穿梭,喇叭里不时传来要求配合检查的广播声。
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设卡盘查,对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筛查。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联合行动,惊醒了无数睡梦中的居民。
“出啥大事了?这么多军车警察?”
“听说是新来的黄县长亲自指挥,在抓那帮无法无天的黑恶分子!”
“真的假的?就是那个一来就停了财政局王扒皮、又停了公安局卢阎王的黄县长?”
“千真万确!我侄子就在派出所,刚发了信息,说是在围捕隆海源油和天铭食品那帮打手!”
“老天开眼啊!终于有人敢动他们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县城里,不少居民披着衣服站在阳台、窗口张望,议论纷纷,脸上多是好奇和期待。
而在郊区、乡镇,一些平日里深受其害的农民,听到消息后,更是激动不已,甚至有人自发地拿起锄头、铁锹,协助军警在熟悉的田埂山林间搜索藏匿的漏网之鱼。
民心向背,在此刻显现无遗。
这一切,也被黄政通过杜玲闺蜜林晓的关系,秘密邀请来的、隶属京城某权威媒体的记者团队,用镜头和笔触悄然记录着。
他们混在人群中,或隐藏在制高点,敏锐地捕捉着这发生在基层的、惊心动魄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这些第一手资料,将在关键时刻,成为影响舆论、左右局势的重要力量。
凌晨4点40分,县长办公室。
黄政并没有休息,他正聚精会神地翻阅着郑品铭和刘峰冒险保存并连夜整理送来的财政账目复印件。
上面清晰标注出的天铭食品与隆海源油两家公司在税务、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方面的异常数据和可疑流水,触目惊心,如同一条条清晰的罪证,指向其背后庞大的利益链条。
“晓峰,”黄政头也不抬地吩咐,“把这些关键账目页,立刻复印十几份,等下常委会要用。”
“是,老板!”谭晓峰立刻抱起文件走向复印机。
黄政又对肃立一旁的夏林说道:“林子,常委会不知道要开多久,局势瞬息万变。我必须坐镇这里,但另一条战线不能等。”
他快速在一张公文纸上写下几行字,签上自己的名字并盖上县长印章:
(“这是我签署的县长令,授权县税务局立即对天铭食品有限公司和隆海源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涉嫌严重逃税漏税问题,进行立案稽查!
9点整,税务局一上班,你立刻拿着这份命令,还有晓峰复印好的一份账目证据过去,代表我全程监督稽查启动过程!
有任何情况,随时用加密频道向我汇报!”)
“明白!政哥!”夏林接过命令和文件,神色凝重地点头。
4点55分,谭晓峰抱着复印好的厚厚一叠账目资料回来了,他将其中一份交给夏林。谭晓峰轻声提醒:“老板,开会时间差不多了。”
黄政深吸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衬衫和西装:“嗯,走吧。该去会会我们隆海县的‘精英’们了。”
谭晓峰连忙拿起黄政的茶杯、笔记本和那叠至关重要的账目复印件,紧随其后。
到达县委一号会议室门口时,时间刚好是4点59分。
几乎是同时,县委书记侯书恒也在秘书小刘的陪同下,从走廊另一端走来。
两人对视一眼,黄政微微侧身,示意侯书恒先行。
侯书恒也没有客气,当先一步推门而入,黄政紧随其后。
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已经坐满了人。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黄政在侯书恒右手边的位置坐下,目光平静却极具穿透力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
这里面的面孔,对他而言大多还停留在档案照片和谭晓峰的情报介绍上。
县委副书记李彪、政法委书记钟在强、常务副县长周铁飞、常委副县长连桥,这四位算是正式打过交道。
而县纪委书记萧山辉(一位面色严肃、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组织部长杨树斌(戴着眼镜,看似温和,眼神却透着精明)、宣传部长卞悦(一位风韵犹存、打扮得体但眼神略显飘忽的中年女性)、统战部部长李开明(一位笑容和蔼的老好人模样)、城关镇党委书记杨志群(身材敦实,面色黝黑,带着基层干部的粗犷)、县委办主任邓宣明(侯书恒的大管家,神色恭谨)——这些都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显然,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次会议的非同寻常,无一缺席。只有武装部长周雄,因为正在一线指挥围捕行动,席位暂时空着。
一个细节被黄政敏锐地捕捉到:当他和侯书恒进来时,只有常务副县长周铁飞、统战部长李开明和县委办主任邓宣明起身打了招呼,而且他们口中称呼的都是“侯书记好”,对于他这位县长,则像是约定好了一般,默契地忽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