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流,以其固有的、不为任何人停留的节奏,悄然淌入十二月深冬。凛冽的西北风呼啸着刮过县一中的校园,卷起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扑向教室的窗玻璃,发出细碎而持续的声响。对于高三的学子而言,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焦灼、期盼与离愁别绪的特殊味道——高考报名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人生的一个重大十字路口,已清晰可见地横亘在眼前。
然而,这一切的喧嚣与紧迫,似乎都与高二(实际上按学习进度早已远超)的张诚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依旧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知识宇宙里。他的书桌上,那些足以让普通博士生望而生畏的专着越堆越高:数学方向的《泛函分析讲义》、《代数几何引论》;物理领域的《量子场论基础》、《广义相对论入门》;生化方面的《结构生物学》、《高级细胞生物学》;甚至因为之前意外点亮了材料学,他也开始涉猎《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物理学》等入门典籍。
他的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教室、食堂、租住的小屋,三点一线。在同学们为函数导数、电磁复合场、遗传定律而绞尽脑汁时,他思考的可能是黎曼几何与引力场的关系,是蛋白质折叠的动力学过程,是某种新型拓扑绝缘体的电子能带结构。这种超越层级的学习,让他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无法侵入他由公式、定理和分子式构筑的精神堡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张诚这棵已然亭亭如盖、并且结出了“三科奥赛满分金牌”这等惊世硕果的“奇树”,注定无法长久地偏安一隅。
平静,首先被一通打到校长办公室的电话打破。
“喂,您好,G省T县一中吗?我们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紧接着,电话铃声便如同除夕夜的鞭炮,开始此起彼伏,再也没有停歇过。
“您好,北京大学招生组……”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
名单之长,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叫得上名号的顶尖高等学府!他们言辞恳切,目的明确——希望与张诚同学见面,深入交流,诚挚邀请他选择本校深造!
起初,校长和几位主要领导还能保持着“与有荣焉”的兴奋,热情地接听每一个电话,详细地介绍张诚的情况。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远远超出了预期。打电话的学校太多了!而且不仅仅是打电话,许多学校的特招组负责老师,竟然直接带着团队,风尘仆仆地亲自赶到了这座西北小县,登门拜访!
小小的县一中校长办公室,一时间竟成了国内顶尖高校的“打卡地”。今天清华北大的老师刚走,明天上海交大和复旦的团队就来了,后天中科大和国防科大的教授又联袂而至……办公室里常常是好几所大学的老师济济一堂,彼此之间虽然客气寒暄,但眼神交汇时,难免碰撞出无声的竞争火花。
校长和书记们是“痛并快乐着”。快乐自不必说,哪个中学校长能有如此殊荣,被全国顶尖高校如此“围堵”?这简直是县一中建校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但痛苦也随之而来——选择太多了!每一所大学都声名显赫,各具特色,给出的条件和承诺也都极具诚意。清华北大的金字招牌,上交复旦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中科大的基础科学底蕴,国防科大的神秘与家国情怀,哈工大的工科强势,南大、南开、浙大、中山的深厚人文与理科积淀……
他们反复比较,仔细权衡,感觉自己的选择困难症都快晚期了,挑得眼花缭乱,头脑发胀。
“张诚同学去清华好,平台最高!”
“北大也不错啊,理科底蕴深厚!”
“我觉得中科大更适合他这种潜心学术的孩子!”
“上交复旦浙大地处长三角,未来发展机会更多啊!”
“国防科大……唉,就是管理严格了些,但这孩子心性沉稳,说不定合适?”
领导们关起门来开了好几次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校长一拍板,苦笑道:“罢了罢了,我们在这瞎操什么心!这是张诚同学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谁也不能替他做主。把选择权交给他自己!把所有学校的老师都请来,开个见面会,让张诚自己跟他们谈!”
于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招生见面会”,在县一中的大礼堂隆重举行。平日里用来开全校师生大会的礼堂,此刻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学府的教授、招生负责人,以及县一中的所有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气氛庄重而又带着一丝诡异的紧张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