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联系实际与未来: 结合自己系统知识库中关于材料学、能源学的部分,思考化学在新型材料合成、能源转换与存储(如电池、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于是,在清华园的课堂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一群十八九岁、朝气蓬勃的清华学子中,一个身高刚过前排同学肩膀、面容稚嫩却眼神异常专注的“小朋友”,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认真地听着教授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或薛定谔方程,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起初,同学们都投来好奇、甚至有些好笑的目光,但当他偶尔在课间向教授提出一个直指概念核心、甚至涉及后续课程内容的问题时,所有人都收起了轻视,转而变成了惊讶和敬佩。
“那个小孩……是叫张诚吧?北大的那个神童?”
“对,就是他!没想到他来听我们物理课了!”
“他问的问题……我怎么感觉比老师讲的还深奥?”
“怪物……果然是怪物……”
张诚对此浑然不觉,或者说并不在意。他完全沉浸在了探索新知识领域的乐趣中。白天,他穿梭于清华的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晚上,则回到北大临湖苑的书房,整理笔记,演算习题,阅读文献,常常学习到深夜。
王淑萍老师看着张诚如此忙碌,心疼之余,也只能在生活上更加精心地照料,确保他的营养和休息。徐海超院士也定期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指点。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物理中那些需要“物理图像”和“直觉”的地方,有时比纯粹的数学推导更让张诚需要时间琢磨。化学中繁多的需要记忆的规律和实验细节,也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他乐在其中,享受着这种打破学科壁垒、拓展认知边界的挑战。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悄然重塑。数学提供的是骨架和逻辑,而物理和化学,则正在为这副骨架填充上血肉,赋予其真实的物质属性和动态的生命力。他仿佛看到,在抽象的数学符号背后,是宇宙的演化、物质的构成、能量的转换……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精彩纷呈的世界,正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夜深人静,张诚合上《物理化学》的教材,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桌上是写满公式和思考的笔记本,旁边还放着几本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最新期刊。
虽然只是开始,但他已经感受到了跨界学习带来的思维碰撞与灵感火花。他知道,这条道路选对了。在数学的引领下,系统学习物理与化学,将为他未来可能进行的真正跨学科、颠覆性的研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清华园的灯光与燕园的星光,共同照耀着这个在知识海洋中奋力前行的少年。新的学期,新的战场,他已蓄势待发,准备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汲取养分,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的厚积薄发。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