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永嘉元年(公元 307 年)的暮春,琅邪国临沂县(今山东临沂)的庾府内,一场盛大的及笄礼正在举行。身着绣有缠枝莲纹曲裾深衣的少女庾文君,正端坐在梳妆台前,由母亲何氏为她梳理长发。铜镜里映出的少女面容清丽,眉眼间带着几分超越年龄的沉静,一双杏眼如同秋水般澄澈,却又在眼底藏着不易察觉的坚韧。
“文君,从今日起,你便是成年女子了。” 何氏手中的木梳轻轻划过女儿乌黑的秀发,声音里满是温柔与期许,“咱们庾家虽是儒学世家,但自你祖父起,便在朝堂之上颇有声望。你父亲如今在东海王麾下任参军,日后家族的荣耀,或许还要靠你维系。”
庾文君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铜镜旁那枚晶莹剔透的玉簪上。这枚玉簪是祖父庾乘留下的遗物,庾家本是北方儒学大族,祖父庾乘以德行着称,曾被名士郭泰赞为 “清修有识”,父亲庾琛虽不及祖父声名显赫,却也凭借清正的品行在官场立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庾文君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诗经》《礼记》,还习得一手好书法,更难得的是,她从小便懂得察言观色,在复杂的家族关系中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
及笄礼结束后,前来祝贺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琅邪国的名流雅士。有人看着亭亭玉立的庾文君,忍不住向庾琛赞叹:“庾参军好福气,令嫒不仅容貌出众,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将来必定能嫁入名门。” 庾琛听着众人的夸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目光却始终紧盯着女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的西晋王朝,早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八王之乱” 刚刚平息,匈奴贵族刘渊又在北方起兵反晋,建立了汉国政权,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躲避战乱,许多北方士族纷纷南迁,琅邪国的司马睿便是其中之一。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时任安东将军,他在王导、王敦等士族子弟的辅佐下,打算在江东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庾琛与司马睿素有交往,他深知司马睿并非平庸之辈,如今江东地区相对安定,若能与司马睿攀上关系,不仅能让庾家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更能为女儿谋求一个好前程。于是,庾琛开始主动与司马睿接触,时常带着庾文君参加司马睿举办的宴会。在宴会上,庾文君总是表现得落落大方,既不显得过分张扬,也不会让人忽略她的存在。她的言行举止,恰好符合司马睿对理想儿媳的期待。
司马睿有一个儿子名叫司马绍,当时已经十二岁,聪明伶俐,颇有胆识。司马睿一直想为儿子挑选一位合适的妻子,既能门当户对,又能在未来帮助司马绍稳固地位。当他看到庾文君后,便认定她就是最佳人选。一方面,庾家是北方儒学大族,与庾家联姻可以拉拢北方士族;另一方面,庾文君的品行和学识都无可挑剔,能够成为司马绍的贤内助。
永嘉二年(公元 308 年),在司马睿的提议下,庾家与司马家正式定下婚约。当庾琛将这个消息告诉庾文君时,她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或慌乱,只是平静地接受了这桩婚事。她知道,在这样的乱世中,个人的命运早已与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嫁给司马绍,不仅是她的归宿,更是她肩负的责任。
婚礼在次年春天举行,江东地区的许多士族都前来祝贺。身着大红嫁衣的庾文君,在众人的簇拥下,踏入了司马家的大门。她看着身边的司马绍,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少年,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而司马绍也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新妻子,他早就听说过庾文君的美名,如今见到真人,更是被她的气质所吸引。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馨。司马绍虽然年纪尚小,却十分懂事,他知道庾文君是父亲为他精心挑选的妻子,对她十分尊重。庾文君也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司马绍的生活,时常与他一起读书写字,两人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升温。与此同时,庾文君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与江东士族的女眷交往,帮助司马家拉拢人心。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晋怀帝被俘,史称 “永嘉之乱”。消息传到江东,朝野震动,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建武元年(公元 317 年),司马睿正式即位,是为晋元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司马绍被立为皇太子,庾文君则成为了皇太子妃。
成为皇太子妃后,庾文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仅要处理东宫的事务,还要应对朝堂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当时,东晋王朝的政权主要掌握在王氏家族手中,王导担任丞相,王敦则手握兵权,两人被称为 “王与马,共天下”。庾文君深知王氏家族的势力庞大,她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避免与王氏家族发生冲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