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南岭,天朗气清。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漫山遍野的山野菜种植基地上,农户们背着竹筐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鲜嫩的蕨菜、乌龙头便装满了筐篓。
村口的柏油马路上,满载着山野菜加工品的货车呼啸而过,车身上“南岭山珍,香飘四海”的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南岭菜业集团的仓储物流中心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拣、打包货物。
白光涛拿着一份刚统计完的销售报表,快步走进柳婉叶的办公室,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喜色:“柳厂长,这是三季度的销售数据!咱们的蕨菜代餐粉在国内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的商超都排进了同类产品销量前三,海外市场更是突破了十五个国家,光欧洲市场的订单就比去年翻了两番!”
柳婉叶接过报表,看着上面一串串攀升的数字,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报表下方附着的农户收入明细同样亮眼,参与种植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较三年前增长了三倍多,不少家庭都换上了新车,盖起了新房。“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乡亲们的日子总算越过越红火了。”她感慨道,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南岭乡集镇上,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然而,这份繁荣背后,新的问题也悄然浮现。随着南岭菜业、山野菜深加工合作社等企业不断发展,加上齐司礼的砖厂增产、新规划的农产品加工厂陆续投产,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南岭,使得原本宽敞的乡村集镇瞬间变得拥挤起来。
这天上午,林雨潇在南岭乡调研时,刚走进集镇的一条小巷,就看到几户人家在自家门口搭起了临时棚屋。
一位老大娘正坐在棚屋前择菜,看到林雨潇过来,连忙起身打招呼:“林县长,您可来了!现在咱们南岭好找活儿干,我儿子儿媳从外地回来打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院里搭个棚子凑活。”
林雨潇走进棚屋,里面闷热潮湿,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简易衣柜。“大娘,这样住太委屈了。”
他眉头紧锁,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后,他又走访了几处居民区,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农户把自家的土坯房隔成好几间出租,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则挤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张书记,现在南岭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发展的关键。”
调研结束后,林雨潇立刻召集张天乐、齐司礼等人开会,“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加上本地农户改善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加,现有的住宅根本不够用。咱们必须尽快解决住房难题,不然不仅留不住人,还会影响南岭的整体发展。”
张天乐深有同感地说道:“林县长说得对,最近不少企业都反映,因为住房紧张,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而且咱们乡的土坯房、砖瓦房大多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也不符合小城镇建设的要求。”
“住房问题得解决,相关的建筑配套产业也得跟上。”林雨潇看向齐司礼,“齐厂长,你的砖厂现在产能怎么样?”
齐司礼连忙回道:“托县里和乡里的福,砖厂的订单一直排到了明年,但目前只生产红砖,种类太单一了。”
“那正好。”林雨潇眼前一亮,“我打算让你和肖远志合作,在砖厂的基础上,再创建水泥构件厂和钢制门窗厂。这样一来,既能生产建筑用的水泥预制板、排水管,又能制作钢制门窗,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品生产链,不仅能满足咱们本地建设的需求,还能对外销售,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肖远志是南岭乡有名的手艺人,精通钢结构制作和门窗安装,一直想扩大经营规模。听到这个提议,他立刻兴奋地说道:“林县长,这主意太好了!我早就想办个门窗厂,就是缺资金和技术支持,有齐厂长合作,我信心十足!”
“资金方面,县政府会协调银行给你们提供低息贷款;技术上,我已经联系了市里的建筑企业,会派专家过来指导。”林雨潇语气坚定,“你们俩要尽快拿出方案,争取三个月内开工建设。”
“保证完成任务!”齐司礼和肖远志异口同声地应道。
解决了建筑配套产业的问题,林雨潇又将目光转向了住房建设。“张书记,小城镇建设这块,就辛苦你多费心了。”他看向张天乐,“咱们要在集镇周边规划建设一批住宅楼群,设计上要新颖别致,格局要统一大气,既要满足居住需求,又要打造出南岭的特色风貌。同时,街道路灯、上下排水管道、公园这些基础设施也得同步跟进,争取用两年时间,让南岭乡彻底告别土坯房、砖瓦房,变成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小城镇。”
张天乐郑重地点点头:“林县长放心,这事儿我责无旁贷!我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规划设计,一定把南岭的小城镇建设搞出样子来!”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迅速推进。齐司礼和肖远志立刻投入到水泥构件厂和钢制门窗厂的筹备中,征地、建厂、采购设备,忙得不可开交。张天乐则带领乡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农户,了解大家的住房需求,同时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院,对南岭乡的小城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