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小白:谢天谢地啊,今天雨太大,小斑鸠他们家改天才会来!!]
方力溯淡淡一笑,
他看了眼身旁的姜柠柠,回复道:
[有人因为这场雨躲过一劫,也有人被这场雨留在一起。]
这时,袁山南和赵建根端着处理好的鱼走了进来,
他们把竹筒饭埋进炭灰中慢慢煨着,再把鱼架在灶口烤上。
春饼紧随其后,悠哉地在姜柠柠的脚边趴下。
赵建根坐了下来,说道:“还得等上一阵子,现在雨也小点了,
老袁,来一段?”
“来!”袁山南当即取来了一只陶笛,
赵建根则从皮衣口袋里,掏出一把旧口琴,
姜柠柠见状,眼中当即充满期待。
袁山南将陶笛凑到唇边,悠扬的主旋律旋律响起...
姜柠柠立刻听出,是《友谊地久天长》,
几个小节后,
赵建根的口琴声自然地加入进来,
以清亮的副旋律,交织着袁山南的笛声...
他们不约而同地闭着眼,
手指在音孔间灵活游走,脚尖随着节拍轻轻点地...
灶膛里跃动的火光,映在他们专注的侧脸上。
方力溯跟着节奏微微晃动,
姜柠柠则悄悄用手打着拍子,
她从未想过今晚会和大家,坐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角落,
听着这饱含岁月情谊的乐声,等着竹筒里的饭慢慢焖熟,
这份因雨而生的意外相聚,
远比计划中的任何风景,都更让她感到不虚此行...
...
笛声和琴声缓缓收尾后,
方力溯和姜柠柠的掌声响起。
“两位爷爷配合得太好了!”
姜柠柠赞叹着,接着说道:
“看来我也得加把劲,早点把陶笛学会才行。”
袁山南激用手肘碰了碰赵建根:
“这丫头灵气得很哩!上回我就教了几遍,她就能吹出调子了。”
“真的?”赵建根满脸惊讶:“这乐感可了不得啊...”
“爷爷们过奖啦...”姜柠柠解释道:
“不同乐器之间很多原理是相通的,
我正好学过一些乐器,再学新的就容易上手些...”
赵建根好奇地问道:“那你都学过哪些乐器?”
姜柠柠想了想,轻声细数:
“钢琴、吉他、小提琴、贝斯等等...都学过一些...”
方力溯一惊,
好家伙,姜柠柠会的远比他想象中多得多...
“丫头你可真行!”
忽然,袁山南站了起来:“说到吉他,我这儿正好有一把。”
很快,他拿来一把旧木吉他,
擦干净后才交给姜柠柠:
“这把是小溯他几个舅舅,年轻时玩乐队留下的,试试看还能不能响?”
姜柠柠双手接过,轻轻拨弦,倾听音准,
熟练地转动弦钮进行调音:
“音色还很好呢,能弹。”
“太好了!”
赵建根当即来了精神:“那必须得来一首,让咱饱饱耳福!”
“好...”
姜柠柠深吸一口气,忽然紧张了起来,
想起在誓师大会上的合奏,她轻声向方力溯提议道:
“要不...我弹你唱?”
方力溯愣了一下,
赵建根喊道:“小姑娘害羞了,小溯也上!
咱自己人,唱得好赖都没事,图个热闹嘛!”
袁山南也鼓励道:“就是,随便唱,开心就好哩。”
方力溯点点头:“昂,我们一起。”
两个人商量好了曲目,便进入了状态。
姜柠柠没有了刚刚的不安,
低下头,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拨,前奏响起...
...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会是在哪里,
如果我们从不曾相识,不存在这首歌曲...”
方力溯一开口,
赵建根正在给鱼翻面的手,忽然定在了半空:
“原来小溯唱歌...这么厉害啊?!!”
他不禁和袁山南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袁山南震惊地摇摇头:“别看我,我也是头一回知道...”
正在弹奏的姜柠柠,手指下意识地按紧了一个和弦,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身旁的方力溯,
她完全没想到,
方力溯的嗓音条件和乐感,竟是如此出色...
“那一天那一刻那个场景,你出现在我生命...”
...
“无数时间线,无尽可能性终于交织向你...”
...
姜柠柠灵巧地拨动着琴弦,
看着方力溯的侧脸,心神一凝:
原来,那些认真对待的每一个“今天”,并不是孤立的,
一次次选择和偶然的交集,
都是为了在此刻,与所有美好相遇...
她闭上眼睛,享受这一段难忘的时光,
嘴角微微扬起...
...
雨幕笼罩的灶房里,吉他声与歌声悠悠回荡,
竹筒饭和鱼的香气弥漫开来,四人一猫美餐一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