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伏羲的维度革命
第一章 迷雾中的洛水
洛水的雾气又浓了三分。
伏羲跪在河畔的青石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手中的龟甲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这是他第七十三次来到洛水之滨,自去年黄河泛滥冲毁半坡聚落,族人们便陷入了无休止的迁徙——向东是沼泽,向西是峭壁,向南的山林里藏着食人兽,向北的草原连野草都长不高。昨日族老们围坐在篝火旁,干裂的嘴唇反复念叨着“天罚”,他们眼中的恐惧像藤蔓,正一点点缠绕住整个部落的希望。
“首领,该回去了。”身后传来共工的声音,年轻的猎手肩上扛着两只野兔,兽皮裙上还沾着晨露,“阿母说再等下去,孩子们该饿哭了。”
伏羲没有回头,目光仍锁在洛水中央。雾气中似乎有什么在流动,不是水波,是更玄妙的东西——昨夜他梦见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背甲上的纹路像星星落在石板上,忽明忽暗间竟组成了奔跑的鹿群、飘落的树叶、燃烧的火焰。他想抓住那些纹路,指尖却只穿过一片冰凉的水汽。
“你看那水纹。”伏羲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向东流的波,遇到石头会绕;向西涌的浪,撞上沙滩会散。可我们的路,该往哪绕,该往哪散?”
共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看见灰蒙蒙的雾气和偶尔跃起的鱼。他不懂首领为何总对着河水发呆,族人需要的是能果腹的猎物、能避雨的山洞,不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纹路”。但他没敢多问,去年伏羲就是凭着对风向的判断,带着族人躲过了山洪,从那时起,首领的背影在他心里就多了层神圣的光晕。
伏羲缓缓站起身,龟甲从指间滑落,“咚”地一声坠入水中。他没有去捡,目光却突然亮了——龟甲下沉时,背甲上的纹路在水面投下细碎的影子,那些影子随着水波晃动,竟与他昨夜梦中的图案渐渐重合。他猛地蹲下身,伸手去捞水中的倒影,指尖触到的却只有冰冷的河水。
“我要画下来。”伏羲喃喃自语,像是在对共工说,又像是在对洛水起誓,“把天上的星、地上的山、水里的波,都画下来。”
第二章 龟甲上的维度困局
部落的篝火在暮色中跳动,伏羲坐在兽皮毯上,面前铺着十多片龟甲。每片龟甲上都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代表太阳的圆圈,代表山脉的折线,代表河流的曲线,代表猎物的爪印。族人们围在四周,好奇地看着他们的首领在龟甲上涂涂画画,孩子们则蹲在一旁,用小石子模仿着那些符号。
“首领,这圆圈是说今日的太阳很毒吗?”负责采集野果的瑶姑问道,她的手臂上还留着昨日被晒伤的红痕。
伏羲摇摇头,指着龟甲上的符号:“这圆圈是太阳,可昨日的太阳和今日的太阳,不是同一个。昨日的太阳让我们晒干了兽皮,今日的太阳却让我们渴得走不动路。我要把这些不一样的‘太阳’都记下来,可……”他停顿了一下,眉头紧锁,“一片龟甲只能刻三个符号,记不住那么多。”
共工凑过来,看着龟甲上挤在一起的符号:“那就多找些龟甲。昨日我在东边的山谷里,看到好多老龟。”
“不是龟甲不够。”伏羲叹了口气,拿起两片龟甲,一片刻着太阳和河流,另一片刻着河流和山脉,“你看,这两片都有‘河流’,可东边的河流和西边的河流,水流不一样。我想把‘太阳照在东边的河流上’和‘太阳照在西边的河流上’分开记,可符号挤在一起,连我自己都分不清了。”
族老们沉默了。他们知道伏羲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以前部落里的事全靠口耳相传,老人们记性好,能记住几年前的迁徙路线,可年轻人往往记混,去年就有三个猎手因为走错路,差点饿死在山林里。如果伏羲能把这些事都刻在龟甲上,部落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夜色渐深,族人们陆续散去,只有伏羲还坐在篝火旁。他拿起一片龟甲,在火上烤了烤,龟甲裂开细小的纹路。他盯着那些裂纹,突然发现——裂纹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直有的弯,有的交叉有的平行,这不就像部落里的人和事吗?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走有停,有聚有散。
可怎么把这些“不一样”都记下来呢?他试着用炭笔在龟甲上画了一条长横线,代表太阳的“刚”;又画了一条断开的横线,代表月亮的“柔”。可光有这两个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符号,来区分天上的星、地上的山、水里的鱼、手里的石斧。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洛水的雾气、龟甲的纹路、篝火的火焰——这些东西明明都在眼前,可一旦想把它们都记在龟甲上,就像要把整条洛水都装进陶碗里,怎么都装不下。
“难道就没有办法,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起吗?”伏羲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龟甲上划着,两条横线,三条横线,断开的,连着的……突然,他的手指顿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