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白家与北靖联姻已定,虽距正式婚期尚有三月之遥,但白老夫人心下既安且躁。
安的是家族前程似有依托,躁的是此事关乎重大,总需神灵庇佑方能万全。
遂择一吉日,吩咐下去,要带家中一众女眷往城外香火最盛的灵泉寺还愿祈福,
一来酬谢神恩,二来也是向外界彰显白家对此桩婚事的重视与风光。
出行那日,车队迤逦,仆从如云。
吴氏与曹氏两位夫人陪同在侧,白瑶光自然是众星捧月的焦点,穿着一身新做的绯色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环佩叮当,光彩照人。
白芷薇也精心打扮了,虽不及白瑶光奢华,却也力求出挑。
唯有白昭月,依旧是一身素净的浅青衣裙,簪一支简单的珠花,默然跟在队伍末尾,由青禾陪着,仿佛一抹淡薄的影子,融不入这喧闹的繁华。
灵泉寺坐落于辰阳城外的栖霞山麓,古木参天,钟声悠远,香火鼎盛。抵达山门,早有知客僧迎候。
焚香叩拜,敬献香油,一系列流程庄重而繁琐。
白瑶光跪在最前方的蒲团上,姿态优美,神情虔诚,享受着四周投来的羡慕与敬畏的目光。
白昭月则安静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心中无喜无悲,只求这番仪式早日结束。
礼佛毕,白老夫人正欲带领众人去禅房歇息,却从知客僧口中得知一个意外的消息:云游天下、德高望重的慧觉大师,近日恰巧挂单于此,正在后院静室修行。
白老夫人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竟是慧觉大师!真是天大的机缘!快,快引老身前去拜见!”
她深信这位高僧的出现是吉兆,若能得他几句箴言,那白家与北靖的联姻更是锦上添花,光彩倍增。
一行人被引至一处清幽的禅院。禅室内,慧觉大师盘膝坐在蒲团上,须眉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澄澈通透,仿佛能看透人心。
室内檀香袅袅,气氛宁静肃穆。
白老夫人连忙带领众人行礼,态度极为恭敬:“信女白门李氏,携家中女眷,拜见慧觉大师。
得闻大师法驾在此,特来拜谒,恳请大师慈悲,指点迷津。”
慧觉大师双手合十还礼,目光平和地掠过众人,在白瑶光华美的衣饰上稍作停留,又缓缓移开,最终落在稍后方垂首静立的白昭月身上,目光似乎顿了顿,才又恢复如常。
白老夫人迫不及待地推出白瑶光,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得意:“大师,此乃老身长房孙女,名唤瑶光。
出生之时天降异象,有高僧曾言,我白家百年凤脉将醒,应在此女身上。
如今她已许嫁北靖世子,不日便将完婚。今日得遇大师,实乃天意,万望大师……”
她的话未说完,慧觉大师便微微抬手制止了她,声音苍老却清晰:
“阿弥陀佛。众生皆有缘法,世事自有因果。夫人不必多言,老衲已知晓。”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白瑶光和白昭月,静默片刻,禅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空远的回响:
“凤栖梧桐,风云际会,真幻难知。”
“缘起缘灭,福祸相倚;白家机缘已至,慎之,慎之。”
偈语出口,玄妙莫测,似有所指,又似雾里看花。
禅室内一片寂静,众人皆面露茫然,咀嚼着这几句似诗非诗、似预言非预言的话。
白老夫人愣了片刻,低下头沉思片刻,越想越觉得是吉兆:
“凤栖梧桐”,这不正应了瑶光嫁入北靖萧家这棵高枝吗?
“风云际会”、“机缘已至”,定然是指此番联姻给白家带来的腾达机遇!
至于“慎之”,成大事者岂能无风险?这定是高僧的提醒和勉励!
她心中大喜过望,脸上笑开了花,连忙躬身道:
“多谢大师指点迷津!信女明白了,定当谨记大师教诲,谨慎行事!”
吴氏也连忙附和:“大师金玉良言,我白家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白瑶光虽然没完全听懂,但见祖母和母亲如此高兴,又提到“凤栖梧桐”,自是觉得脸上有光,下颌微扬,露出矜持而得意的笑容。
唯有白昭月,垂着眼睑,心中反复默念着慧觉大师说的这几个字眼,一丝难以言喻的异样感掠过心头。
这谶语,似乎并不像祖母解读的那般全然吉庆。
拜别慧觉大师后,众人心思各异地出了禅院。白老夫人心情极好,允了大家自由在寺中游览片刻再集合回府。
白昭月不喜喧闹,便带着青禾,沿着青石板小径,信步往寺庙后山走去。
越往后,人迹越罕,只闻鸟鸣啾啾,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倒是难得的清静。
远处一座古朴的石塔掩映在枫林中,更添几分幽深。
与此同时,另一条小径上,顾凛州正负手而立,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似在沉思。
他身边只跟着一名扮作普通随从的护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