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六,冬日的寒意已悄然笼罩北靖都城蓟城,然而这一日,迎来了数十年未有的盛事——靖侯世子萧宸与“天命凤女”白瑶光、四公子萧昱与白氏二女白昭月的大婚之典。
这一日,整个蓟城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之中。
天色未明,靖侯府已是灯火通明,仆从如织,忙碌有序。府门高悬大红灯笼,朱漆大门焕然一新,门前广场清水泼街,红毯一直铺陈到长街尽头。
文武百官、各路诸侯使节的车驾早早便塞满了府前的街道,锦衣华服,冠盖云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百姓们更是将街道两旁围得水泄不通,翘首以盼,都想一睹“凤女”风采和这难得的皇家盛典。
城西锦秋苑内,亦是紧张而忙碌。
栖凤阁中,白瑶光端坐于巨大的菱花镜前,数名经验丰富的嬷嬷和丫鬟正为她做最后的妆点。九龙四凤纹样的太子妃嫁衣以金线密织,在烛光下流光溢彩,华贵不可方物。沉甸甸的珠翠博鬓冠上,珍珠、宝石璀璨生辉,映衬得她妆容精致的脸庞愈发显得雍容华贵,气势逼人。
她看着镜中恍若神妃仙子的自己,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眼中是志得意满的光芒。今日,她将是绝对的主角,将踏着万丈荣光,步入北靖权力的核心。
“娘娘,您真是天仙下凡,这通身的气派,定能将所有人都比下去!”贴身丫鬟一边为她整理着裙摆,一边奉承道。
白瑶光轻笑一声,抚了抚鬓角的风钗,语气矜持:“今日之后,尔等亦需谨言慎行,莫要失了本妃的颜面。”
与此同时,听竹轩内则显得安静许多。
白昭月也已穿戴整齐。她的嫁衣规制虽不及太子妃,却也是亲王妃等级的盛装,以正红色贡缎为底,绣着精致的鸾鸟和缠枝牡丹纹样,庄重而华美。
头戴的珠冠虽不及白瑶光的沉重奢华,但珍珠与碧玺的点缀亦显典雅。叶嬷嬷和青禾小心翼翼地替她整理着裙摆和佩绶,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姑娘,今日……”叶嬷嬷欲言又止。
白昭月透过镜子的反光,看到她们的神情,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嬷嬷,青禾,不必忧心。今日是我出嫁之日,理应高兴。”她的平静感染了两人,她们连忙点头称是。
琥珀今日也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丫鬟服饰,显得格外精神利落。她在一旁检查着待会要随身携带的物品,闻言凑过来低声道:“夫人说得对!
咱们霁云院虽不比栖凤阁显赫,但公子定会给夫人一个体面!再说了,清静有清静的好处,免得被那些不相干的人扰了心烦。”
白昭月透过镜子,对琥珀微微一笑,目光沉静如水:“我知道。各有各的缘法,强求不得,也无需比较。”
她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等待着属于她的时刻到来。心态之平和,连叶嬷嬷都感到些许惊讶。
吉时将至,鼓乐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亮震耳。
首先抵达锦秋苑的是世子的迎亲队伍。但见萧宸身着玄端衮冕礼服,龙章凤姿,骑在高头骏马之上,气宇轩昂。
他身后的仪仗浩浩荡荡,旌旗蔽日,鼓乐喧天,护卫盔明甲亮,绵延数里,极尽皇家威仪。队伍在栖凤阁前停下,依最高礼仪迎娶白瑶光。
凤舆被精心装饰,由十六名力士稳稳抬起。白瑶光在众人的簇拥和欢呼声中,由喜娘搀扶着,步步生莲地登上凤舆。帘幕垂下,遮住了她志得意满的笑容。
“起轿——!”
随着礼官一声长喝,庞大的迎亲队伍缓缓启动,向着靖侯府正门迤逦而行。
所到之处,百姓跪迎,道路两旁早已安排的侍卫奋力维持着秩序。
鼓乐声、欢呼声、鞭炮声汇成一片,整个蓟城仿佛都在为这位“天命凤女”沸腾。
按照“凤女先行,庶礼后随”的规矩,白瑶光必须率先入门。
听竹轩内,能清晰地听到外面那震天的喧闹逐渐远去。青禾忍不住扒着窗户缝看了一眼,回头低声道:“走远了,好大的排场……”
叶嬷嬷叹了口气,替白昭月理了理其实并不凌乱的衣角。
白昭月端坐不动,只是轻轻握了握叶嬷嬷的手,示意自己无事。她需要等待,等待世子的队伍完全离开,等待属于她的、相对简朴的迎亲队伍到来。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确保世子妃仪仗已远去,四公子萧昱的迎亲队伍方才抵达锦秋苑。
规模虽也齐整体面,护卫、乐队、仪仗一应俱全,但无论是人数还是规格,都明显低于世子。
萧昱今日亦是一身亲王等级的吉服,玄衣纁裳,衬得他身姿越发挺拔,面容清俊,气质沉静,与兄长的外放张扬截然不同。
仪式依礼进行,却简化了许多。白昭月在叶嬷嬷和琥珀的陪伴下,安静地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规制稍逊的彩轿,队伍便安静地启程。
轿子抬起,缓缓驶出锦秋苑,走上了方才世子队伍经过的街道。百姓大多已经散去,或跟着世子队伍去看热闹了,街道显得有些冷清。唯有彩轿单调的鼓乐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