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2 日,藏区的晨霜比草原更烈。李伟握着方向盘的手已经僵了,挡风玻璃外,唐古拉山脉的轮廓隐在铅灰色的风雪里,防滑链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像啃咬着一块冻硬的牦牛肉干。副驾驶上的周小雨头靠在车窗上,脸色发白,每隔几分钟就吸一次氧 —— 他们已经在海拔 4800 米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三个小时,高原反应像只无形的手,攥得人胸口发闷。
“李哥,前面有个道班,咱们歇会儿吧。” 周小雨的声音带着气短,她摸出手机,信号格只剩一格,“沈老师刚才发消息,说藏区牧区小学的马老师已经在路口等了,但昨晚又下了场暴雪,咱们的车可能开不到村里。”
李伟踩下刹车,车刚停稳,他推开车门就打了个寒颤 —— 零下二十度的寒风瞬间灌进羽绒服,鼻尖冻得发麻,哈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道班的铁皮房里亮着灯,一个穿着橘色工装的养路工探出头:“你们是去扎西牧场的吧?别往前开了,三号弯道雪崩,路封了!”
两人跟着养路工进了铁皮房,炉火上的铝壶 “咕嘟” 响着,空气中飘着酥油茶的腥味。“我叫卓玛,是这里的养路工,” 藏族姑娘给他们倒了两碗酥油茶,“马老师早上打电话说,有内地来的老师要建厨房,让我们多留意。你们的车过不去,只能等县交通局的铲雪车来,估计得下午才能通。”
周小雨刚喝了口酥油茶,手机就震了 —— 是沈亦舟的视频请求。屏幕里,沈亦舟正在渔村厨房教孩子揉面,身后的 “望海贝坊” 招牌擦得锃亮:“小雨,你们到哪了?藏区物流站的老张说,粉丝捐的物资昨天到了县城,但是往牧场的路封了,卡在雪山脚下。” 他顿了顿,把镜头转向旁边的电子屏,“我查了藏区天气预报,今天下午有小到中雪,再耽误物资该冻坏了。”
“我们也卡在道班了,三号弯道雪崩。” 周小雨把镜头转向窗外的风雪,“卓玛说县交通局会派铲雪车来,我刚联系了县应急管理局的张局长,他说正在协调。” 李伟凑到镜头前,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老沈,你把藏区那道‘青稞牦牛肉粥’的营养配比再发我一遍,我趁这会儿教粉丝做 —— 用保温杯就能做,特别适合藏区这种没条件的地方。”
周小雨立刻支起直播支架,把沈亦舟的云窗口叠在右上角,标题改成 “烟火厨坊藏区行:雪地里的暖粥课”。直播画面刚稳定,弹幕就像撒欢的羊群般涌来,ID “退休教师刘姨” 的头像顶着爱心特效:“李老师、小雨姐,藏区风大,你们领口别漏风!我捐的暖手宝塞在物资箱最上层,上面贴了‘给小冻手’的红纸条,记得分给孩子们!”ID “厨房杀手小夏” 紧随其后,还附了张黑乎乎的图片:“李哥救命!上次听你提青稞面,我跟风做了锅‘糊疙瘩’,这次教的菜千万别再让我把厨房炸了!”
“小夏你这‘糊疙瘩’我隔着屏幕都能闻见焦味,” 李伟被逗笑,从背包里掏出用保温袋裹着的青稞米和牦牛肉干,“今天这道‘青稞牦牛肉暖粥’,是给藏区孩子量身定做的‘懒人菜谱’,全程不用开火,一个保温杯就能搞定 —— 孩子上学塞书包里,走两小时山路到学校还是热乎的。第一步记牢:青稞米提前泡够两小时,你上次煮成炭块,就是泡了不到半小时就急着煮,跟你追直播抢红包似的,太急!” 他捏起一粒泡好的青稞米,轻轻一掐就断,“就这软硬度,不费牙还能煮出米香,泡太久烂成泥,太短咬着硌牙。”
沈亦舟在镜头里补充:“青稞的膳食纤维是大米的 5 倍,但淀粉结构特殊,必须提前泡发。牦牛肉干要选淡干的,泡软后切碎,既能补蛋白质,又不会太咸 —— 藏区孩子口味偏淡,别加太多调料。” 他举起旁边的电子秤,“青稞和水的比例 1:4,牦牛肉干每碗 10 克,刚好满足孩子一顿的营养需求。”
“第二步处理牦牛肉干,” 李伟把牛肉干放进温水里泡着,“泡 20 分钟,软到能撕成丝就行。泡肉的水别倒,过滤后煮青稞,鲜味儿都在里面 —— 这招还是老沈教我的,淮扬菜吊汤都用这法子。” 他边说边撕牛肉干,手指被泡得发皱,“看,这样撕成细丝,孩子嚼着不费劲,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吃。”
弹幕里弹出一张 “灾难现场” 照片,ID “新手妈妈小美” 委屈留言:“李哥,我用高压锅煮青稞,揭盖时跟喷泉似的,灶台上全是粘糊糊的,这咋破?” 沈亦舟在云窗口里拿起高压锅示范:“小美你犯了个‘急性子错误’!青稞淀粉加热后会产生大量气体,必须等高压锅自然放气,就像咱们熬汤得等入味,急着开盖肯定‘炸锅’。” 他顿了顿,补充道,“用李老师说的保温杯更安全,把煮到半开花的青稞和牛肉丝放进去,焖半小时,连新手都不会翻车。” 李伟接话:“对,就像做公益,得一步一步来,稳当才能暖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