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的晨霜还凝在育苗棚的保温膜上,沈亦舟已经跟着赵工程师踩遍了合作社旁的荒坡。刚化冻的泥土沾着冰碴,踩上去“咯吱”响,赵工程师用洛阳铲挖起一抔土,在手里捻了捻:“土层太浅,底下全是碎石,种茶苗得先改良土壤,至少要垫半米厚的腐殖土,还得加珍珠岩透气。”
沈亦舟掏出爷爷的老笔记,翻到一九七七年的那一页:“爷爷当年也记过,说藏北的土‘硬得像铁块,保不住水’,他是用牦牛粪和青稞杆堆肥改良的。但现在要建百亩基地,靠人工堆肥根本不够。”他指着远处的雪山,“赵工说,至少需要二十吨有机肥和五套土壤检测仪,算下来要五万块,咱们刚从上海回来,资金还没回笼。”
暖厨里飘来青稞粥的香气,李伟正蹲在灶前,往锅里撒着刚冒芽的青稞尖:“这是今早才割的青稞芽,嫩得能掐出水,煮在粥里自带甜味。”他看见沈亦舟进来,舀了一碗递过去,“刚听周小雨说土壤的事,我琢磨着,咱们不如开个‘春耕助力’直播,让家人们出出主意。”
周小雨已经把直播架支在了育苗棚前,镜头里能看到牧民们正用木犁翻地,小琳蹲在旁边,手里拿着pH试纸测土壤酸碱度。“家人们早上好!”周小雨挥了挥手里的试纸,“我们的茶苗培育基地要开工啦,但现在遇到个难题——土壤太‘倔强’,需要有机肥和检测设备,还差不少钱呢。”
弹幕瞬间滚了起来。“加班狗阿凯”秒速留言:“设备的事我来查!青岛有厂家做高原专用的土壤检测仪,我联系问问批发价,先垫一万定金!”“物流达人老陈”接道:“有机肥我熟,青海有个生态牧场,他们的羊粪有机肥刚好在搞助农活动,我帮你们谈团购价,就是运到藏区要走五天,得绕开刚解封的通天河路段。”
小琳举着刚测好的试纸凑过来,眉头皱着:“家人们看,这试纸颜色偏黄,说明土壤偏碱,茶苗喜欢微酸性的土,还得加硫磺粉调节。”她刚说完,就被身后的卓玛妈妈拍了一下:“别光说专业的,快尝尝李师傅的粥。”小琳舀了一勺,烫得吐舌头,弹幕立刻笑开:“小琳的表情管理又崩了”“阿凯赌五包锅巴,她下次测土能把试纸掉进粥里”“建议小琳兼职吃播,比讲技术吸粉”。
李伟趁机把直播镜头转到自己这边,面前摆着青稞芽、牦牛肉末和生姜:“今天教大家做‘春耕能量粥’——青稞芽牦牛肉粥,牧民们春耕累,喝这个暖身子还顶饱。”他把牦牛肉末用酥油炒香,“选牛里脊最嫩的部分,剁成末,炒到变色就盛出来,别炒老了。”
沈亦舟端着水杯走过来,适时补充:“家人们注意,牦牛肉的肌纤维比普通牛肉粗,炒之前用清水泡十分钟去血水,口感会更嫩。而且牛里脊含铁量高,春耕出汗多,吃这个能补气血。”他递过提前泡好的花椒水,“加两勺这个,既能去腥味,又不会太麻。”
“沈老师又开小课堂了!”弹幕里有人打趣,“李师傅负责香,沈老师负责健康,完美搭档!”李伟笑着颠了颠锅:“他就是操心命,上次我做酥油茶,他非要查茶多酚含量。”沈亦舟无奈地摇摇头,伸手帮他把灶膛里的柴火拨旺,两人一个掌勺一个控火,动作默契得像演练过千百遍。
小琳自告奋勇要炒牛肉末,刚接过锅铲就把油溅到了围裙上。“我的小祖宗,你还是去测土吧!”李伟赶紧把她拉开,“上次你煮青稞粥把锅烧糊,这次再把牛肉炒成炭,牧民们春耕该没力气干活了。”弹幕里“哈哈”刷屏:“李师傅的厨房禁令又增加了”“小琳:我只是想为春耕出份力”“建议给小琳颁发‘厨房黑洞’荣誉证书”。
粥快煮好时,李伟撒上切碎的青稞芽,瞬间香气更浓了。“青稞芽要最后放,煮一分钟就行,煮久了就烂了,没嚼劲。”他舀了一碗递给刚翻地回来的才让大叔,“大叔,尝尝看,补充点能量。”才让大叔喝了一口,连连点头:“比酥油茶还暖,喝完整个人都有劲儿了!”
直播接近尾声时,周小雨汇总了粉丝的捐助情况:“阿凯订了五套土壤检测仪,一万定金已付;老陈谈妥了二十吨有机肥,总价两万八,粉丝们已经凑了一万五,还差一万三。”她刚说完,“老茶客”团长的消息弹了出来:“北京粉丝团捐八千,剩下的五千我来补!另外我托人找了本一九八零年的《高原种茶技术》,已经寄出去了,大概六天到。”
“不能总让大家出钱!”沈亦舟立刻说道,“这次所有捐款的家人,我们都送一斤新采的青稞芽和李师傅的粥谱,等基地建成,每人事先认养一株茶苗,年底寄新茶。”他举起手里的希望之种壳,“这枚壳我会做成吊坠,抽奖送给一位捐款最多的家人,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直播结束后,农业局的赵工程师带着两位技术员来了,手里拿着厚厚的土壤改良方案:“我们局里申请了乡村振兴专项补贴,给你们批了一万块,刚好能补上有机肥的缺口。”他翻开方案,“另外我们联系了那曲的农业技术学校,下周派十名学生来帮忙,免费提供劳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