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凝聚了沈清月与团队心血、承载着“Moonlight”未来宏图的商业计划书,如同两颗精心计算好轨道的卫星,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渊渟资本与星曜传媒的预定轨道。沈清月深知,与这两大巨头的正式接触,无异于将一块鲜美的肉投入了布满顶级掠食者的水域,必然会引起波澜。但她没有料到,这波澜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汹涌,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创投圈的关注风暴。
邮件发出后的第三天,一个平静的工作日下午,李哲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他习惯性地用专业口吻应答,但听着听着,他的表情从疑惑转为惊讶,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挂断电话后,他几乎是冲到沈清月的办公室。
“沈姐!是‘蓝杉资本’!国内排名前三的VC!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主动打电话来询问我们A轮融资的情况,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希望能尽快安排一次初步会谈!”李哲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蓝杉资本,以其精准的投资眼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闻名,是无数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
沈清月正在审阅“溯光”系列的最终样品细节,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了平静。“蓝杉?他们消息很灵通。你怎么回复的?”
“我按照预案,表示目前处于早期接触阶段,欢迎他们提交初步的问询函和机构介绍,我们会纳入综合评估。”李哲迅速回答,努力平复着心情。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仿佛是按下了某个无形的开关,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工作室的对外联络电话和官方商务邮箱,开始被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基金、甚至家族办公室的问询“轰炸”。
“沈总,启明创投来电!”
“清月姐,邮箱里收到了红杉中国的问询信!”
“李哲,又一家,这次是DST Global的亚洲办公室!”
“天啊,连淡马锡旗下的投资部门都发来了邮件!”
杨薇和李哲忙得不可开交,接电话、回邮件、整理信息,脸上交织着疲惫与兴奋。这些名字,每一个都如雷贯耳,代表着资本市场的顶级力量和认可。他们询问的问题专业而直接,对“Moonlight”的品牌数据、增长模型、市场份额和未来规划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投资意向。
起初,沈清月还能保持冷静,逐一听取汇报,指示李哲按照统一口径,礼貌回应,收集信息。但随着问询的级别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密集,她意识到,事情已经超出了常规的融资传播范围。这绝非偶然,一定是有“风”从某个核心环节放了出去。
是谁?是渊渟资本内部为了制造竞争压力而故意泄露?还是星曜传媒为了彰显其先发优势而提前造势?抑或是……两家之间的某种博弈,无意中将“Moonlight”推到了风口浪尖?
无论源头何在,结果已经造成:“Moonlight”启动A轮融资,并且同时吸引了陆廷渊和顾言深两家巨头关注的消息,像野火一样在创投圈内蔓延开来。这种“双王竞逐”的戏剧性局面,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瞬间将“Moonlight”的品牌热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资本市场最敏锐的嗅觉被激发。所有人都想看看,是什么样的项目能同时引得冰山般的陆廷渊和太阳般的顾言深侧目?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害怕错过下一个潜在的独角兽。于是,跟风效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试图分一杯羹。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司估值的预期被迅速抬高。
李哲拿着刚刚整理完的初步问询清单和几家机构口头透露的估值区间,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向沈清月汇报:“沈姐,太疯狂了!根据目前反馈的信息,市场对我们A轮投前估值的中位数预期,已经……已经比我们内部最初设定的底线高出将近一倍!而且还有上浮的趋势!”
沈清月看着清单上那些显赫的名字和后面跟着的惊人数字,心脏也忍不住加速跳动了几下。资本的狂热,超出了她的预期。这种被追捧的感觉,如同置身于漩涡中心,既让人眩晕,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估值被非理性抬高,意味着未来的业绩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旦增速不及预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到白板前,画了一条不断上扬的曲线,又在旁边标注了几个问号。
“热度是好事,说明我们的价值被认可。但虚火过旺,会烧毁根基。”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给兴奋的团队降温,“李哲,从现在起,所有外部问询,统一回复口径:感谢关注,Moonlight本轮融资将优先考虑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产业资本,目前已有深度接触的意向方,估值并非唯一考量标准。暂不接受新的尽调请求。”
“明白!”李哲立刻记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