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的喧嚣与暗涌,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黎明前的寂静与沉淀。陆廷渊抛出的那份价值15亿的战略投资意向,如同一块巨石,在沈清月的心湖中激起了滔天巨浪,余波至今未平。那份灰色文件夹静静地躺在她的办公桌上,与旁边顾言深送来的、装帧精美的代言合同形成了无声却无比尖锐的对峙。
整个上午,她的私人手机和工作邮箱都异常安静。顾言深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切地来电追问,陆廷渊那边更是杳无音信。这种沉默,并非忽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充满张力的等待。双方都在等待她的回应,等待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远超预期的资本盛宴中,做出第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姿态。
沈清月没有让自己沉浸在纷乱的思绪中。她独自在办公室里待了很久,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从晨曦微露到日上三竿。窗外是车水马龙、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窗内是她一手创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Moonlight”。陆廷渊的提议,诱惑巨大,直指她将品牌推向全球顶尖的终极梦想,但随之而来的深度绑定和控制权让渡,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对独立性的挑战。顾言深代表的星曜(或者说其背后的顾氏家族),条件相对温和,更尊重她的自主权,但其资源和战略高度,似乎难以支撑“Moonlight”实现那次元级的飞跃。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乎“Moonlight”灵魂与未来路径的战略抉择。
临近中午,沈清月深吸一口气,眼神恢复了清明与决断。她按下内部通讯键,声音平静无波:“李哲,杨薇,通知所有核心团队成员,半小时后,一号会议室开会。”
半小时后,一号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肃穆。与昨晚庆功宴的欢欣鼓舞不同,此刻围坐在椭圆会议桌旁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丝宿醉后的清醒和面临重大决策时的严肃。大家都已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知晓了昨晚陆廷渊现身带来的那份“重磅炸弹”。
沈清月坐在主位,面前放着那份灰色的文件夹和那份精美的合同。她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
“各位,昨晚的情况,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渊渟资本的陆总,提出了一份战略投资意向。估值15亿,投资额3亿,目标是深度战略合作,推动‘Moonlight’全球化。”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当沈清月亲口确认这个数字时,会议室里还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李哲推了推眼镜,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杨薇则紧紧攥住了手中的笔,眼神复杂。
“同时,”沈清月将目光转向另一份合同,“顾总代表的星曜传媒,也正式提出了代言合作,并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愿,估值5亿。”
她将两份方案的核心条件,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了一遍,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如同在陈述两个客观的商业案例。
“我知道,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沈清月的语气沉稳而有力,“两家机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种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构想。选择任何一方,都意味着我们将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她停顿了一下,让信息充分沉淀,然后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因此,我决定——不立即接受或拒绝任何一方。”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众人都露出了些许惊讶的神色。在如此巨大的利益和压力面前,保持沉默需要极大的定力。
沈清月继续阐述她的思路,条理清晰,展现出一个决策者应有的冷静与远见:
“第一,我们需要时间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不仅仅是财务和法律层面,更重要的是战略协同度的评估。李哲,你立刻组建一个专项小组,成员包括财务、法务、运营、市场的核心人员。你们的任务是:”
“1. 深入分析渊渟资本提供的‘全球渠道网络’、‘供应链整合’、‘品牌提升’等资源清单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以及潜在的合作门槛与代价。评估其‘战略投资’模式下,对我们公司治理结构、决策流程、品牌独立性和企业文化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2. 同样,对星曜传媒及其背后的顾氏集团进行深度研判。评估其媒体资源、国内渠道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其投资理念是否符合‘Moonlight’长期全球化战略的需要。尤其要关注,‘家族企业’背景可能带来的决策链条、战略摇摆等潜在风险。”
“尽调报告必须客观、详尽、有数据支撑,一周内我要看到初步结论。”
“第二,我们将启动与两家的正式谈判程序。”沈清月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但不是二选一,而是同步进行。杨薇,你协助我准备谈判资料,重点突出‘Moonlight’的核心价值、‘破晓’系列的成功验证、以及我们清晰的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我们要让双方都明白,选择权在我们手中,‘Moonlight’的价值需要他们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条件来匹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