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污染企业的勾结,环保局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股深红色的液体,像浓稠的血,在月光下无声地注入清源河的肌体。
苏正坐在车里,驾驶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他没有开灯,黑暗将他包裹,也放大了他所有的感官。那股穿透车窗缝隙的化学品恶臭,像是无数根细小的针,扎在他的鼻腔黏膜上,一路刺进肺里。
他胸口衣袋里的那支钢笔,温度越来越高,像一块被怒火烧红的烙铁,隔着几层布料,烫着他的皮肤。
河滩上,那两个男人动作麻利,显然是惯犯。他们甚至还点了支烟,在等待罐车排空的间隙里,靠在车身上闲聊,烟头的火光在夜色中一明一灭,映出他们漠然的脸。
在他们眼中,这条河或许与城里的下水道并无二致,只是一个更大、更方便的排污口。
苏正默默举起手机,调整好焦距。手机的夜间拍摄能力有限,但他不在乎画质是否高清,他只需要记录下这罪恶的一幕。他录了一段视频,镜头从那根不断涌出红色液体的软管,缓缓摇到罐车的车身,再到那两个男人的侧脸。
就在他试图放大画面,想看清罐车车牌时,其中一个男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朝他所在的高坡方向望了过来。
苏正的心脏骤然一缩,瞬间将手机放下,身体压低,几乎趴在了方向盘上。
那道探寻的目光在黑暗中扫视了片刻,似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男人嘟囔了一句,大概是骂这鬼地方蚊子多,然后转过身去,不再理会。
苏正屏住呼吸,直到那两人排空了罐车,收起软管,驾车沿着原路返回,他才缓缓直起身,后背已是一片冰凉的冷汗。
他没有立刻发动汽车,而是等那辆幽灵般的罐车消失在土路的拐角,才重新拿起手机,翻看刚才录下的视频。画面昏暗、抖动,但那触目惊心的暗红色,以及罐车大致的轮廓,都被记录了下来。
足够了。
他发动汽车,调转车头,悄无声地跟了上去。他保持着很远的距离,只凭着前方微弱的尾灯光点判断方向。
罐车一路颠簸,最终没有返回主路,而是从一个不起眼的侧门,重新驶入了城东工业园区的一家工厂。工厂门口的牌子上,几个大字在夜色中依稀可辨——宏达化工。
苏正将这个名字,连同刚才视频里的一切,都刻在了脑子里。他没有久留,驱车离开了这片被罪恶与恶臭笼罩的区域。
回到家时已是深夜,他冲了个澡,热水从头顶浇下,却冲不掉那股仿佛已经渗入骨髓的化学品味道,也冲不掉心头那股翻腾的恶心与怒火。
第二天,苏正踏入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办公室时,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新来的副主任钱浩已经为他泡好了茶,茶叶在杯中舒展,香气袅袅。
“苏主任,这是环保局的孙局长亲自送来的材料,说是您昨天提到的,关于我县环保标杆企业的补充说明。”钱浩将一份装订精美的册子放在苏正桌上,语气里满是恭敬。
苏正的目光落在那份册子上,封面用烫金大字写着:《技术革新引领绿色发展——清源县明星企业宏达化工环保纪实》。
又是宏达化工。
苏正翻开册子,里面的照片拍得堪比专业摄影,蓝天白云下的现代化厂区,穿着洁白工作服的工人在一尘不染的车间里操作着崭新的设备,还有几张厂区花园的照片,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高档小区的园林。
文字部分更是极尽溢美之词,称宏达化工斥巨资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零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将生产废水通过“多级生化处理”和“反渗透膜技术”,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纯净水,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甚至可以用来养鱼。
册子的最后,附上了环保局出具的连续三个月的监测数据报告,显示宏达化工的排污口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A标,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地表二类水的标准。
“可以养鱼?”苏正看着这行字,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
他想起了昨夜那片被染成暗红色的河水,想起了那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如果用那种水养鱼,养出来的恐怕不是鱼,是水怪。
“钱浩。”苏正忽然开口。
“哎,苏主任,您吩咐。”钱浩立刻躬身应道。
“你去找一下水利局,就说我为了准备督察组的汇报材料,需要一份咱们清源河近半年来,所有水文监测站的原始数据,特别是城东工业园区下游那几个站点的,要最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分析’的。”苏正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公务。
“原始数据?”钱浩愣了一下,这在机关里可是个敏感词。通常下面报上来的数据,都是经过“润色”和“优化”的,直接要原始数据,这不啻于把人家的底裤给扒了。
“对,原始数据。”苏正重复了一遍,没有多做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