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整理了一下军装,将桌上那几张草稿纸不着痕迹地收进抽屉,这才慢悠悠地走过去拉开门。
门外,彼得罗夫果然站在那里。
几天不见,这位苏联总工程师像是老了十岁,眼窝深陷,布满血丝。
但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混杂着震惊、嫉妒与狂热的火焰,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激过。
他身后跟着两名同样神色复杂的苏联专家,手里还提着一个沉重的木箱子。
“林川同志!”
不等林川开口,彼得罗夫已经大步流星地跨了进来,屋子里的空气仿佛都因为他的闯入而凝重了几分。
他没有半句寒暄,更没有提什么辉煌的胜利,开门见山,声音沙哑而有力。
“林总工程师,我想我们应该谈谈关于我们之间那份协议的事情了。”
他把“协议”两个字咬得极重。
林川心里暗笑,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
“彼得罗夫同志,外面庆功宴正热闹,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再说吗?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大家也该放松放松。”
“放松?”彼得罗夫的嘴角剧烈地抽搐了一下,他猛地提高了音量。
“林总工程师,当你们用那种‘神罚’般的武器,在十几公里外把日寇两个重炮旅团从地图上抹去的时候,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就已经快被打爆了!”
他死死地盯着林川,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花的构造来。
“莫斯科想知道,那是不是近炸引信的新用法。他们更想知道,我们协议里的第一批五百枚成品炮弹,什么时候能够交付?”
来了,果然是催命的。
林川心里笃定,脸上却换上了一副为难至极的表情,他摊了摊手,长叹一口气。
“彼得罗夫同志,你也是看到了的。为了打赢这场仗,我们整个根据地都动员了起来,兵工厂更是连轴转。现在生产线刚刚停下来,到处都是要修的要补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
“尤其是之前持续的炮击,高频的地面震动导致我们用来组装引信的那些精密校准台全都出现了肉眼难辨的偏差,重新调校起来,比登天还难。“
”这五百枚炮弹,工艺又那么复杂,我估摸着,怎么也得……“
”半个月吧,我们才能把生产重新组织起来。”
要是换做以前,这老毛子听到“半个月”这个词,怕是早就跳起来拍桌子。
但今天,彼得罗夫出奇地冷静。
他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挥了挥手,让他身后的一名专家将那个木箱子抬上来,放在桌上,“哐”的一声闷响。
--
箱子被打开,里面不是什么武器。
而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微型真空管、一卷卷闪着金属光泽的高纯度无氧铜线,还有几个贴着德文标签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化学试剂。
“林总工程师,”彼得罗夫的语气平静得可怕。
“按照我们的协议,生产这五百枚炮弹所需的所有特殊原材料,甚至包括炮弹弹体和发射药,都由我们苏方提供。“
”我们的人,一个月前就已经把这些东西,连同第二批设备,一同空运了过来。”
他指着箱子里的东西,目光灼灼地逼视着林川。
“换句话说,你们需要做的,仅仅是‘组装’。这些都是封装好的模块,你们所谓的‘精密校准台’,根本用不上!“
”现在,你告诉我,把它们装起来,还需要半个月?”
这一番话,直接把林川所有可以推脱的借口都堵死。
这老小子,学精了啊!
林川心里暗骂一句。
他知道,彼得罗夫这是吃透了上次谈判的亏,根本不给他任何拖延和抬价的机会。
“彼得罗夫同志……”
林川脸上的为难更甚了,他挠了挠头,似乎在苦苦思索。
“话是这么说,但你也知道,这引信的核心在于最后几道工序的精密组装,对工人的要求极高。“
”我们刚刚打完仗,仅有的几个熟练技术员,现在拿筷子手都还抖着呢……”
“我给你加码!”
彼得罗夫根本不给林川继续表演的机会,直接抛出他的筹码。
“莫斯科方面已经授权给我!只要你们能在三天之内,交付第一批五百枚成品!我们除了履行之前的所有协议之外,将额外向你们提供……”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一套完整的,苏维埃自己的‘嘎斯’卡车,GAZ-AA型卡车的全套技术图纸!”
“轰!”
林川的大脑仿佛被一道高压电流狠狠击中!
GAZ-AA!
那四个字母在他脑海中瞬间幻化成无数咆哮的引擎、在泥泞中滚滚向前的车轮、以及一条条由钢铁洪流构成的后勤生命线!
他看到了75毫米步兵炮被卡车拖着,实现了摩托化机动;看到成吨的弹药和粮食被运往前线,战士们再也不用饿着肚子打仗!
那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军队的脊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