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赵姑娘段位高啊,表面恭恭敬敬,转头就抱着窦滔哭:
“姐姐好像不喜欢我,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一来二去,窦滔对苏蕙渐渐冷淡。”
七玥:“渣男,都喜欢绿茶白莲。”o(′^`)o
“后来窦滔被派去襄阳任职,想带俩老婆一起走,苏蕙正赌气:
“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o(′^`)o
窦滔也是个倔脾气,竟真带着赵阳台走了,连封信都没留。
老公一走,苏蕙的硬气瞬间碎成玻璃渣。
21岁的姑娘,骄傲不允许她低头认错,可心里的委屈和思念快把人憋疯了。
某天夜里翻到卓文君用诗挽回司马相如的故事,她一拍大腿:
“对啊!我也能写诗!”
但她不想写直白的怨妇诗,要玩就玩高级的———
用她最擅长的回文,让窦滔想起当年的默契。
于是她关起门,一绣就是大半年,蚕丝用了一百多两,绣针磨坏几十根,终于搞出个八寸见方的锦缎———
也就是后来的《璇玑图》。
上面841个字排成29行,远看像八卦图,近看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像天书。
“璇玑”本是北斗星的名字,苏蕙这意思是:
“这里面的玄机,懂的人自然懂。”
窦滔收到图时,正跟赵阳台喝酒呢。
起初他没当回事,觉得老婆又在“炫技”,可越看越心惊:
顺着读是“伤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倒着读成“同君与,梦魂回,逢相忆,后别伤”,横着跳着读又成了“君去后,妾心愁,千言万语在心头”。
摸到锦缎上熟悉的“连环绣”———
那是苏蕙独有的绣法,他忽然想起新婚时老婆说的:
“这绣法就像咱俩,环环相扣,拆不开。”
-_-#
窦滔瞬间愧疚得想找地缝钻进去,赶紧把赵阳台送回关中,亲自备了八抬大轿,风风光光把苏蕙接到襄阳。
重逢时苏蕙没提往事,只笑着问:
“图里的诗,你读出多少首?”
窦滔挠头:“少说几十首吧。”
苏蕙挑眉:“慢慢读,一辈子都读不完。”
Y(^_^)Y
这《璇玑图》后来火得一塌糊涂,连武则天都成了“自来水”,捧着图研究好几天,愣是读出200多首诗,还亲笔写序夸它“才情之妙,超今冠古”。
到了宋朝,文人雅士把它当成“文字解谜游戏”,苏轼、秦观都跟着模仿;
明清时有人统计,从里面能读出7958首诗;
现代更神,用电脑一算,竟能拆解出十几万首。
(☆_☆)
晚年的苏蕙和窦滔再没分开过,俩人在襄阳筑了座“回文台”,常邀人一起拆图玩。
有年轻人问她后悔不,她望着正在研墨的窦滔笑:
“文字能解心结,有啥好后悔的?”
说到底,苏蕙哪是什么“回文诗鼻祖”,分明是用智慧和才情,把一手差点烂掉的牌打成了王炸。
她的《璇玑图》里,哪止7958首诗,分明是一个姑娘对爱情的执着和玲珑心。
千年过去,再没人能绣出第二幅《璇玑图》,而苏蕙的名字,就跟着那些回环往复的文字,永远留在了文学史里,活成了真·乘风破浪的姐姐。”
七玥:“哇,这版解说我喜欢。( ?_?)?⌒●~*”
古代老祖宗们:“这《璇玑图》着实是妙啊。”
可能是大数据觉得七玥想看,又给她推送了一个比较正式的长视频。
七玥当然是划开了,说真的,她虽然听说过?《璇玑图》,但还真不知道是苏蕙这个作者。
比起按照蔡文姬,谢道韫,苏蕙真的不太出名。
“她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一个绕不开的传奇,仅凭一幅织在锦缎上的文字,就让武则天甘愿为她作序点赞,直言“才情之妙,超今冠古”;
她用841个字织就的图案里,藏着近八千首诗,哪怕是千年后的电脑技术介入,都能从中解读出十余万首韵律和谐的篇章。
这个用文字编织奇迹的女子,便是被称作“回文诗鼻祖”的东晋才女苏蕙。
而这幅让后世文人绞尽脑汁的《璇玑图》,最初不过是一个21岁女子挽回丈夫心意的“情书”。
今天,我们就顺着时光的丝线,细细拆解这位奇女子的一生,看看她如何用才华在乱世中绣出自己的名字。
一、从“别人家的孩子”到魏晋才女:
天赋与时代的双重馈赠?
公元357年,前秦的陈留县衙里,县令苏道质迎来了一个女儿。
看着襁褓中眉眼清秀的婴孩,他想起《诗经》里“蕙兮兰兮,郁郁其芳”的句子,便给女儿取名“苏蕙”,字“若兰”———
盼她如蕙草般高洁,似兰花般芬芳,更能长出一颗通透的“兰心”。
这名字仿佛一道预言。
苏蕙的成长速度,简直是“天才少女”的模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