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次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孩子吓得哭的哭、跑的跑,只有司马光淡定得很:
他没去喊大人,而是搬起旁边的大石头,“哐当”一声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事儿一传开,司马光直接成了北宋“国民小英雄”,还被画成了连环画(当时叫“绣像”),家家户户都挂着,比现在的流量明星还火。
后来有人调侃:
“要是换了别人,可能会先找梯子、喊大人,只有司马光,主打一个‘简单粗暴但有效’,这性格,难怪后来在朝堂上那么犟!”
(☆_☆)
二、青年:人生“开卷”到“守孝”,遇见“被冤枉的贵人”~
●)o(●
19岁那年,司马光参加科举考试———
放在现在,相当于19岁考上清华北大,还是状元级别的。
他一举考中进士甲科,要知道,北宋科举“卷”到什么程度?
全国考生挤破头,录取率不到1%,司马光能19岁中进士,妥妥的“人生赢家”开局。
? (??3(???c)
更幸运的是,他还娶到了“白富美”———
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张存的女儿。
张存是北宋名臣,家底殷实,但司马光结婚后,却没沾岳父家的光,反而跟妻子一起过“苦日子”。
为啥?
因为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坚信“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觉得铺张浪费是“败家之兆”。
不过,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
刚当上华州判官没几年,司马光的父母相继去世。
按照北宋礼制,官员父母去世,必须“丁忧”———
也就是辞官回家守孝27个月。
这一守孝,就是好几年,他的青年时光,大多在老家陕西夏县的“涑水园”里度过。
但他没闲着,一边守孝,一边读书、写文章,还顺便帮乡亲们解决邻里矛盾,成了当地有名的“文化人+调解员”。
●)o(●
守孝结束后,司马光回到朝堂,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仕途的贵人———
庞籍。
一提到“庞籍”,你可能会想到电视剧里“陷害包拯的庞太师”,但历史上的庞籍,跟“反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是北宋着名的“伯乐”,公正无私,善于识人,宋朝名将狄青、名臣司马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庞籍是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的好友,看着司马光长大,知道这孩子有才华、人品正,便一路提拔他。
(っ?3??????”
七玥:“目前为止,他还是“正派”角色哇~”
(*′I`*)
“在庞籍的帮助下,司马光的仕途“一路开挂”:
30岁当大理评事,40岁当起居舍人,48岁就做到了御史中丞———
相当于现在的最高监察委主任,专门监督百官,权力极大。
这一年,是公元1069年,宋神宗即位不久,一场改变北宋命运的“王安石变法”,即将拉开序幕~
而司马光的人生,也将从此与王安石紧紧绑在一起,从“好友”变成“一生对手”。
??
三、中年: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从“朝堂对手”到“生活知音”~”
七玥:“哇!博主好会乀(ˉεˉ乀)取标题~(?ˉ??ˉ??)”
“提到司马光,就绕不开王安石;
提到王安石,也绕不开司马光。
这俩人,堪称北宋政坛的“绝代双骄”,但也是“死对头”。”
七玥:“啧啧啧,居然是这样的吗?(?????)?????”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年轻时是“铁哥们”,还跟吕公着、韩维一起被称为“嘉佑四友”———
当年在京城,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写诗、聊国事,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 – _ – ?
为啥后来反目成仇?
核心原因就一个:
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北宋已经“积贫积弱”:
对外打不过辽和西夏,每年要送“岁币”;
对内官员冗余、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宋神宗想改革,王安石提出“变法图强”,主张“开源”———
通过青苗法、免疫法、市易法等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而司马光则主张“节流”———
减少皇室开支、限制官员特权、反对轻易更改“祖宗之法”。
(*′I`*)
两人的分歧,本质上是“改革路线之争”,但也掺杂着“立场之争”。
司马光出身官宦之家,是传统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他觉得“祖宗之法”是宋朝的根基,不能说变就变,否则就是“不孝”;
而且王安石变法的很多政策,比如“免疫法”,要求官僚地主也要交税、服役,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
司马光作为其中的代表,自然要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