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统三年春,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刘基的意志下,沿着铁轨与海路,高效而精准地向着既定目标全速运转。东西两线,两位顶尖谋臣,已各就各位,开始落子布局。
交州,合浦港。
一艘新式的明轮蒸汽快船“破浪号”正准备启航。船头,身着钦差官袍的庞统,正与前来送行的交州刺史及工部大匠作最后确认。
“庞太尉,此去星洲,万事小心。所需之巨木、石材、水泥、铁件,乃至预制炮台基座,已通过刚通车的‘邕合支线’铁路,源源不断运抵此港,装船待发。”交州刺史恭敬汇报。
庞统小眼睛眯着,扫过港口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正在装船的数百名熟练工匠与水师工兵,满意地点点头:“好!陛下圣明,有此铁路之利,跨海筑港,方有根基!”他转身对随行的天工院水道大家郑浑(注:借用同名魏将,此处为技术官员)道:“郑监正,陛下所赐之‘深水良港筑城法’与‘棱堡炮台设计图’,可曾研习透彻?”
郑浑激动道:“太尉放心!下官已烂熟于心!星洲地势,据海图所示,可谓得天独厚!我等必依陛下所授新法,修建可停泊万吨巨舰的深水码头、隐蔽船坞、坚固棱堡与层层叠置的岸防炮台!定叫那星洲港,成我大汉在南海的不落要塞!”
“嗯,”庞统捻须沉吟,“不仅要坚固,更要快!陆伯言(陆逊)的舰队已在路上,吾等需在其抵达前,建起可供大军补给的基地雏形!此外,与当地土王交涉之事,亦需抓紧,许以通商之利,务必使其配合。”
“下官明白!”
“启航!”庞统一声令下,“破浪号”拉响汽笛,喷吐着浓烟,在数艘护卫舰的簇拥下,缓缓驶出港口,向着南海深处的星洲破浪而去。庞统站在船头,海风吹动他的衣袍,眼中闪烁着开创事业的激情。他要在那片蛮荒之地上,为帝国钉下最坚实的海上支点。
西域,疏勒前线,汉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诸葛亮抵达后召开的第一次军议已持续了整整一天。巨大的沙盘旁,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徐晃、黄叙等将领凝神静听,帐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羽扇轻摇,将之前提出的“困、扰、断、攻”四策,进一步细化成了可执行的连环计。
“云长兄,翼德兄,诸位将军,”诸葛亮声音清晰而沉稳,手指沙盘,“破疏勒之关键,在于令其内不能安,外不能援,最终力竭而降,或一击而溃。亮意,分四路同时进行,环环相扣。”
“第一路,政治攻心,分化瓦解。 此事,需劳烦子龙将军。”诸葛亮看向赵云,“子龙将军性情沉稳,威望素着。可精选军中通晓胡语、善于机辩之士,组成‘宣慰使团’,由将军统领。携丝绸、茶叶、瓷器等重礼,并陛下赦免诏书,秘密潜入疏勒周边乃至城内,联络对贵霜统治不满的贵族、僧侣、商人。散布流言:言贵霜苛政,必不长久;大汉天兵,只诛首恶,胁从不问;若能献城或内应,必有重赏,并奏请陛下封其为疏勒王!重点,离间雅隆旧部与贵霜驻军之间的关系。”
赵云抱拳,神色凛然:“军师放心,云定当谨慎行事,必不辱命!”
“第二路,远程奔袭,断其粮道。”诸葛亮羽扇移向莎车、于阗方向,“此路,需倚重文远(张辽)、公明(徐晃)二位将军。二位可率精骑一万,配备双马,多带箭矢、肉干, 执行此任。不必强攻城池,专司游击, 袭扰贵霜自西而来的运粮队,焚毁其城外粮草囤积点!务必使疏勒,成为一座孤城、饿城!”
张辽、徐晃对视一眼,齐声应诺:“末将领命!定叫疏勒一粒粮也进不来!”
“第三路,技术压制,疲敌心神。”诸葛亮看向随军的天工院匠师和负责炮队的黄叙。“集中所有虎蹲炮、以及新运到的‘轰天雷’抛射器,由黄叙将军统一指挥。不必日夜不停,而是不定时、不定点,进行骚扰性炮击。专挑夜间、用餐时,轰击其城墙、营寨、水源地。目的非为破城,而在使其寝食难安,士气低迷,耗其守城物资。” 他特别强调,“需精确计算弹道,避免伤及城内可能反正的友方人员。”
黄叙兴奋道:“末将明白!定让贵霜蛮子夜不能寐!”
“第四路,正面施压,待机而动。 此路,由云长兄、翼德兄亲自主持。”诸葛亮对关、张二人道,“二位将军率主力,深沟高垒,围而不打,但需每日擂鼓呐喊,操练军阵,展示军威。同时,秘密挖掘多条地道,直通城墙之下,预埋‘巨型炸药包’。待其内乱生、外援断、士气溃之时……”诸葛亮羽扇在沙盘上的疏勒城轻轻一点,“便是雷霆一击,中心开花之刻!”
关羽丹凤眼开阖,抚髯颔首:“军师算无遗策,关某并无异议。便依此计行事!”
张飞摩拳擦掌:“哈哈!好!就这么干!先饿他们几天,吓他们几晚,等他们晕头转向,俺老张第一个冲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