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思考,标志着王浩的战略视野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开始从文明生存与发展的哲学高度,规划龙国的未来。
当“深空追寻”舰队悄然返回龙国核心星域时,迎接他们的是最高规格的、高度保密的内部欢迎仪式。王浩没有沉浸在荣誉中,而是第一时间向最高元首、杨振华上将及全体“烛龙”小组成员,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极其详实的汇报。
这次汇报,他不仅展示了技术收获,更重点阐述了他对文明战略、技术伦理、同盟深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他的发言逻辑清晰,视野宏大,充满了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让所有与会者都感受到了他个人的显着成长和格局的提升。
最高战略会议连续召开了数日。王浩的提议引发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最终,龙国最高决策层达成共识:
正式启动“负熵计划”,作为“启明”计划的核心升级版,集中资源攻关相关技术,但同步成立最高伦理委员会,制定最严格的研发与应用规范。
推行“文明韧性”建设纲要,对社会、经济、教育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授权王浩作为全权特使,负责深化与星灵族、“克坦”族的战略协调,启动“秩序文明宪章”的起草与磋商。
王浩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成为龙国应对宇宙级挑战战略的核心制定者与执行者之一。
会议结束后,王浩难得有了一段短暂的休整时间。他回到了自己在“昆仑”星的居所,这是一个可以俯瞰整个星际港口的安静公寓。
夜幕降临,港口灯火通明,无数舰船如同萤火虫般穿梭往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王浩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这片繁华景象,心中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想起了“炎黄”号上牺牲的战友,想起了“远航”中的艰险,想起了“法则之海”的浩瀚与“平衡之环”的试炼,也想起了塔萨达尔的教诲。他明白,个人的勇武和智慧固然重要,但文明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无数个体的努力、传承与希望。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冲锋在前的利剑,他更愿意成为一座灯塔的守望者——照亮航路,警示暗礁,凝聚方向。或许龙国文明最终也无法超越寂灭的宿命,但只要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努力绽放了文明的光辉,守护了值得守护的一切,那么,这一切努力便有了永恒的意义。
他的个人成长,与龙国文明的命运紧密交织。从一名优秀的军官,成长为一位具有深远眼光的文明领航者,这是使命的召唤,也是他主动的选择。
新的挑战即将来临,“收割者”的阴影仍在徘徊,“负熵科技”的前路布满荆棘。但王浩知道,龙国已经准备好了,而他,也将继续站在最前沿,守护着这片星海中的文明之火,直至最后一刻。
龙国在“启明计划”和“负熵计划”的推动下,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期。与星灵族、“克坦”族的同盟关系日益巩固,“秩序文明宪章”的磋商也在稳步推进。社会洋溢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氛围,仿佛文明正朝着光明的未来稳步前进。
然而,王浩和龙国最高决策层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播种者的警告言犹在耳,“收割者”的传说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龙国遍布疆域的新型深空监测网络日夜不停地扫描着星空,寻找任何异常迹象。
王浩大部分时间坐镇“烛龙”指挥中心,协助杨振华上将统筹全局,同时密切关注着“负熵科技”的伦理边界和“星海同盟”的动向。他身上的气质愈发沉稳内敛,昔日的锋芒化为深不见底的城府与远见。但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那颗为文明而战的心从未停止搏动,时刻准备着应对那预料之中的风暴。
风暴,以远超预想的方式和速度,骤然降临。
龙国最偏远的边疆星系——“拓荒者”星系,一个拥有数千万移民、以资源开采和农业为主的新兴殖民星系,其常规通讯在标准时间间隔内突然中断。起初,后方以为是普通的星际风暴干扰,但连续数个间隔的静默,触发了警报。
距离最近的一支龙国巡逻舰队奉命前往查看。当舰队结束跃迁,抵达“拓荒者”星系外围时,舰桥上的官兵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星系内部,一片死寂。原本繁忙的航道空无一物,殖民星球“新家园”号的空间站化为漂浮的残骸,星球表面原本绿意盎然的农田和新兴城市,被一种诡异的、非自然的灰色物质覆盖,毫无生命迹象。整个星系,仿佛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瞬间“抹除”了所有生命和文明痕迹,只留下冰冷的、物理结构尚存的“空壳”。
没有爆炸的痕迹,没有能量冲突的残留,没有求救信号,什么都没有。这是一种彻底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死亡。
“这……这是什么力量?!”巡逻舰队指挥官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
更可怕的是,舰队的高精度传感器捕捉到一缕极其微弱、正迅速消散的空间波动余迹。其信号特征,与之前“新纪元”号发现的“幽灵信号”高度吻合,但强度和质量远超以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