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寒暄,没有开场白。王晨星只是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微微点头示意。李琟博士站起身,走到中央的全息投影仪前,她的步伐有些虚浮,脸色因连日的殚精竭虑而显得苍白。她开始用尽可能平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最后一次、也是最完整地,汇报“星火方案”的全部内容。
全息投影上,冰冷的数据、复杂的模型、以及触目惊心的风险概率评估,如同冰冷的潮水般一次次冲刷着每个人的认知防线。李琟博士没有隐瞒,也没有美化。她清晰地阐述了方案那基于极限理论推演的、微弱到令人心悸的成功可能性,也毫不回避地揭示了其高昂到无法承受的代价:星萤与王启明意识层面的巨大风险,时机的苛刻与转瞬即逝,以及失败将导致的、文明彻底灭绝的万劫不复之后果。
汇报结束时,决策室内陷入了比宇宙真空更深邃的死寂。没有人提问,因为所有关键问题早已在会前反复争论过。没有人激动,因为情绪在此刻已显得苍白无力。
每个人都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战术或战略选择。这是一场哲学与伦理的终极抉择,是必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中做出取舍:
一端,是在沉默中等待那必然到来的、被“收割者”无情抹杀的命运。这条路的终点清晰可见——文明的彻底终结,没有奇迹,没有侥幸。它意味着放弃挣扎,接受注定的灭亡,但至少,可以避免主动将最珍贵的个体推向绝境,避免因鲁莽行动而可能导致的、更迅速的毁灭。
另一端,是押上人类文明最独特、最珍贵的本质——爱与希望、非理性的信念、对自由的渴望——作为赌注,去进行一场胜算渺茫、代价惨重的豪赌。这条路通往未知,可能是一线生机,也可能是亲手加速的、更彻底的深渊。它要求他们主动承担起让至亲至爱者牺牲的伦理重负,去挑战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宇宙法则。
天平的一端是确定的、相对“平静”的终结;另一端是极不确定的、充满主动牺牲与巨大风险的、可能的光明或更深的黑暗。
漫长的沉默之后,是极其艰难、充满痛苦的辩论。尽管道理已然清晰,但真正要将“批准”二字说出口,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断。
代表民意的顾问声音沙哑:“我们有权替整个人类文明,做出如此残酷的决定吗?尤其是,让一个孩子去承担……”
军事顾问则面色铁青:“等待是百分百的死亡!主动出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是希望!这是战争,战争就要有牺牲!”
科学顾问痛苦地揉着额头:“从理性角度看,‘星火方案’是唯一符合逻辑的、可能打破僵局的途径。但理性无法衡量生命的价值,尤其是……”
争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代价的伦理可接受性与希望的渺茫价值之间的权衡。最终,王晨星打断了越来越无力的辩论。
“投票吧。”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每个人,遵从自己的理智与良知。无论结果如何,责任,由我们七人共同承担。”
投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每一张选票投入电子票箱的轻微嘀嗒声,都像重锤敲在心头。当最后一张票投入,结果在屏幕上显现时——四票赞成,三票反对。
批准执行“星火方案”。
决议形成的瞬间,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再次凝固。投下赞成票的人,脸上没有喜悦,只有一种背负了血海深仇般的沉重与决然。投下反对票的人,则面露巨大的痛苦和无奈。
王晨星缓缓站起身,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挺拔,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地宣布:
“决议已定。我命令:”
“一、即日起,舰队进入‘星火方案’执行准备状态。所有资源,优先保障方案所需技术研发、人员训练及设备改造。”
“二、成立方案执行指挥部,我亲自担任总指挥。不惜一切代价,为星萤、王启明及所有志愿者,创造并确保方案执行窗口期的出现。”
“三、同时,启动‘文明火种’紧急备份计划。”
提到“文明火种”计划时,所有人的心都再次揪紧。这是一个悲壮而无奈的后手:将人类文明所有的科学、文化、历史知识库,以及尽可能多样化的动植物基因样本,封装于数个特制的、具备长期深空航行能力的无人探测器之中。在“星火方案”执行前,将这些“火种”向宇宙中不同的、随机选定的方向发射出去。它们将在寂静的虚空中漂流,或许亿万年都不会被任何文明发现,或许会悄无声息地毁灭。但这,是为人类文明在最坏情况下,保留的最后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这是一道破釜沉舟、同时又准备了身后事的决绝执行令。
会议结束,众人默默离去,每个人的脚步都沉重如山。王晨星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他没有返回舰桥,而是径直走向星萤和王启明居住的舱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