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钱就是好**
回到苎萝,已是深夜。孙武直接走了,施夷光才不管他呢,她要美美睡一觉,她这一天太累了,大早上就被人吵醒进了趟山,晚上又被迫进了趟山。她太难了。她要睡觉。
施夷光回到屋里,关上门直接进入空间。灵泉水泡澡不要太好了。
哇!这次进来直接就在灵泉旁,之前进来不都在仓库吗?
药材都郁郁葱葱的,长势喜人。哇!上次种的菜籽都长出苗来了,都已经很高了,这才一天啊,这也太快了吧!
施夷光想起那根萝卜:“小萝卜?小萝卜!”叫了两声没人应。
“不理它了,我要去洗澡喽!”施夷光舒舒服服泡了个澡,出来躺下舒舒服服的睡了过去。施夷光没有发现的是她额头的火焰纹更艳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不亮,施夷光就赶着马车出发了。
章起来没看见师父也没看见姊姊,“昨天一天没看见姊姊,今天连师父也不见了!都是神神秘秘的!”
章独自去练功了,昨天师父教的吐纳法还没学会呢。
施氏做好早饭去叫施夷光起床,没看着人,抱怨道:“这丫头真是太野了,没个姑娘家样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大白天施夷光当然不会去蚕院,她去了牙行。牙婆见她衣着素雅却料子上乘,立刻堆着笑迎上来。
“姑娘,您想要个什么样的,尽管吩咐!”牙婆很是殷勤。
“把你这里的人都带过来,我挑选几个。”施夷光说完见掌柜的还想问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男女老少不限!”
“好嘞,您稍等!”掌柜的得话儿,忙去安排人了。
不一会,厅内已站了几排待选的仆役。
姑娘要挑什么样的?咱们这儿有会灶上活的、浆洗的、针线好的,还有力气大打杂的。
施夷光略一沉吟,道:要两个勤快丫头,最好能识得简单的香料。两个婆子负责洒扫洗衣,一个厨艺好的灶上婆子,再寻个稳重的门房,最后给家里公子挑个识字的书童。
牙婆指着个圆脸妇人,约莫四十出头,袖子挽到肘间,手上还有面渍。
这是赵婆子,在原先主家做了十几年饭,最拿手的是江南小菜,蒸煮炖炒样样精通。
施夷光问:可会药膳调理?
赵婆子恭敬道:老奴伺候过一位老郎中,略懂些滋补汤水的搭配。
两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被带上前,一个高大结实,一个手脚麻利。
周婆子力气大,提水劈柴不在话下;李婆子心细,收拾屋子最是干净。
施夷光点头:就她俩吧。
一对十五六岁的姐妹花怯生生站着,姐姐手指纤长,妹妹身上带着淡淡皂角香。
“您看这两个丫头”牙婆介绍:这俩丫头原在大户人家伺候小姐,主家败落后被发卖出来。
姐姐小声道:我们会辨香料,也会制寻常的香囊、香饼。
施夷光见她们眼神清正,便定了下来。
牙婆推来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身形魁梧,目光沉稳。
老郑以前在镖局做过事,后来年纪大了,改行看宅院。拳脚功夫一般,但警觉性高,夜里有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施夷光觉得合适,便应下了。
最后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眉清目秀,衣裳虽旧却整洁。
这小子读过两年私塾,字写得端正,也会磨墨铺纸,伺候笔墨最是妥当。
施夷光问:可会下棋?
少年恭敬道:略懂一二。
定下人后,施夷光付了银钱。忽然看见角落里的六口之家身上。老翁背有些佝偻却目光炯炯,老妇正低头缝补着孙儿的衣裳,儿子儿媳带着两个总角小儿安静跪坐着。
牙婆见状忙道:这是老杨头一家,他们有个要求要在一起,您要看对了,银钱可以便宜些!正是这个要求很难有主家看上,所以牙婆主动降价。
都会些什么?施夷光问道。
“他们以前在会稽城郊种田,主家败落后,他们辗转被卖至此!”牙婆解说。
老杨头闻言直起腰板:老汉看过二十年宅院,夜里听声辨位从不出错。他拍了拍身旁儿子的肩膀,这小子在军中当过五年伙夫,能扛百斤米袋,拳脚也使得。
儿媳怯生生抬头:奴家浆洗缝补都来得,还会酿梅子酒...
老身能管二十人的饭食。老妇突然开口,枯瘦的手指捏着针线不停,年轻时在酒楼帮厨,如今眼花了做不得精细菜,但大锅饭最是拿手。
两个七八岁的孙儿突然齐声背诵起《千字文》,原来他们跟着旧主家的小公子偷学过两年字:“我们会识字读书。”其中稍大点的孩子回答。
施夷光指尖在茶盏边沿轻叩三下:就这家吧。
牙婆喜笑颜开地取身契,恭敬的将十三人的身契递给施夷光。施夷光接过身契付了银钱。
指着那一家六口的儿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杨大勇,请姑娘吩咐!”杨大勇恭敬回答。
“你负责把大家安全带到苎萝西村施家。”施吩咐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