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边玩到日头偏西,三人才意犹未尽地往回走。
林晚一手紧紧抱着她的七彩鸾鸟纸鸢,另一手还攥着方才在路边买的、已经有些化了的麦芽糖。
小脸上满是运动后的红晕,兴奋地跟沈嫣比划着纸鸢在空中打旋儿的惊险场面。
“师姐,你看到没有?它刚才那样——咻地转了个圈,差点就掉下来啦!”
林晚眼睛亮晶晶的,模仿着纸鸢下坠的动作,惹得沈嫣忍不住又弯了眼角。
“看到了,多亏师尊帮你稳住了。”沈嫣拿出帕子,轻轻擦去她鼻尖上亮晶晶的汗珠,语气温柔。
走在前面的苏清寒闻言,回头懒懒地瞥了她们一眼,手里不知何时又多了一个油纸包,正散发着刚出炉的烤饼香气。
“饿了吧?先垫垫。”
她将油纸包递给凑上来的林晚,里面是三个烤得金黄、撒着芝麻的小饼。
林晚欢呼一声,先拿了一个递给苏清寒,又拿了一个给沈嫣。
自己才捧起最后一个,“咔嚓”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却满足地眯起了眼:“好香!”
沈嫣接过温热的烤饼,学着她们的样子,边走边吃。
饼皮酥脆,内里是咸香的梅干菜肉馅,简单的味道却因这份分享和此刻的心境变得格外美味。
她看着前方师尊慵懒的背影,听着身旁小师妹叽叽喳喳的雀跃声,只觉得连日来盘踞在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也在这寻常的暮色与炊烟里消散殆尽。
回到客栈,掌柜的笑呵呵地告诉她们,今夜城东有灯会,很是热闹。
林晚一听,立刻眼巴巴地望向苏清寒。
苏清寒正慢条斯理地喝着伙计送上来的清茶,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道:“想去便去。”
“好耶!”林晚立刻从椅子上跳下来,拉着沈嫣的袖子摇晃,“师姐,我们去看看吧!”
沈嫣看向苏清寒,见她并无反对之意,眼中反而带着一丝纵容,便也笑着点头:“好。”
华灯初上,城东长街果然已是另一番景象。
白日里略显朴素的街道,此刻被各式各样的花灯装点得流光溢彩,恍如白昼。
长长的灯笼串从街道两侧的屋檐下垂挂下来,绘着花鸟鱼虫、才子佳人,烛火在灯罩内跳跃,映得整条街温暖而迷离。
更有那巨大的走马灯,旋转不休,其上的人物故事仿佛活了过来。
叫卖声、笑闹声、孩童的惊呼声比白日更甚,空气中弥漫着糖炒栗子的甜香、烤肉的焦香以及淡淡的火药气味。
林晚像是掉进了米缸的小老鼠,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她一会儿被造型可爱的兔子灯吸引,蹲在摊前舍不得走;
一会儿又指着那栩栩如生的龙灯,发出惊叹;看到卖冰糖葫芦的,更是挪不动步子。
苏清寒依旧是一副闲庭信步的模样,跟在兴奋的林晚身后,偶尔会在某个卖精致小灯的摊前驻足。
拿起一盏八角宫灯,指尖轻轻拨弄着下面缀着的流苏,昏黄的灯光映在她沉静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沈嫣跟在两人身后,目光流连于这璀璨灯河。
她看到年轻的男女借着看灯的机会悄悄互诉衷肠,脸上带着羞涩的红晕;
看到一家老小扶老携幼,指着花灯说说笑笑;
看到顽皮的孩童提着鲤鱼灯在人群中穿梭,险些撞到人,被自家大人笑着拉住……
这一切鲜活而温暖,充满了尘世间的琐碎欢喜。
她不再是一个背负着沉重宿命的修士,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感受着这俗世最平凡也最动人的热闹。
“师姐!你看这个!”林晚忽然兴奋地跑回来,手里举着两个刚刚买到的面具。
一个是憨态可掬的小猪,另一个则是描画着精致花纹的狐狸半面。
“我们戴上这个吧!”她说着,先把小猪面具扣在了自己脸上,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然后又期待地把狐狸面具递给沈嫣。
沈嫣微微一怔,看着那做工不算精巧、却带着几分野趣的狐狸面具,在林晚期待的目光下,接过来,轻轻覆在脸上。
冰凉的触感贴在皮肤上,视线透过眼孔望去,喧嚣的灯会仿佛也蒙上了一层奇异的光晕。
“师尊,您要不要也戴一个?”林晚仰着头问苏清寒。
苏清寒垂眸看了看摊子上剩下的那些猴脸、虎头面具,轻轻摇头,唇角却噙着一丝浅淡的笑意:“你们玩便好。”
戴上面具,仿佛也隔绝了某种身份,林晚更加放得开了,拉着沈嫣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沈嫣起初还有些不适应,但被小师妹欢快的情绪感染,也逐渐放松下来,任由她牵着,穿梭在光影交错、人声鼎沸的长街上。
她们在一个猜灯谜的摊子前停下。
林晚踮着脚,努力辨认着灯笼下悬挂的谜语纸条,小眉头皱得紧紧的。
沈嫣凑过去,轻声念给她听,偶尔遇到简单的,便引导着她自己想出答案。
当林晚磕磕绊绊地猜出一个谜底,赢得摊主给的一小包桂花糖时,那兴奋的小模样,比得了什么法宝还开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