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走过来,伸手试了试风囊的弹性,又看了看风道的接口,还是有点不放心:“别光说不练,咱们试一炉就知道了。”
试炉前,苏婉和家泉次郎也来了,带来了磨细的石灰石,苏婉还拿着小秤,按10:3:1的比例称了铁矿、焦炭和石灰石,装在小筐里:“老吴师傅,先按这个小份试装,看看炉温变化,没问题了再大份装。”
老吴点点头,接过小筐,爬上高炉旁边的梯子,把料一点点倒进炉口。牛大力和两个技工站在风箱旁,一人负责一个,深吸一口气,开始拉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响起,风囊一鼓一缩,风顺着风道灌进高炉里。
没一会儿,高炉的烟囱里就冒出了黑烟,比之前浓了不少,炉口的火星子也变得更亮,“噼啪”响得更欢。老吴拿着铁钎伸进炉口,抽出来一看,铁钎头都烧红了:“温度上来了!比之前快多了!”
众人都兴奋起来,牛大力拉得更卖力,脸憋得通红,嘴里还喊着号子:“一二拉!一二推!风往炉里灌!钢水快点出!”
可没拉多久,牛大力突然喊了一声:“哎?咋拉不动了?”
众人一看,原来风囊的牛皮破了个小口,风漏了,风囊鼓不起来。老吴叹了口气:“我就说吧,毛手毛脚的,这牛皮本来就薄,你拉得太猛,能不破吗?”
牛大力脸一红,赶紧找老张要了块补丁,用针线缝上,还特意用泥巴把缝口封严:“这次肯定没问题!我轻点拉!”
重新试炉,风箱果然不漏风了,风稳稳地灌进高炉里。苏婉拿着怀表计时,老吴每隔半小时就用铁钎测一次炉温,记录下来。之前要等2小时才到的临界温度,这次1小时就到了,炉子里的焦炭烧得通红,连炉壁都透着热。
“成了!”苏婉看着怀表,突然喊了一声,“从装料到现在,才5个小时!比之前快了3个小时!”
老吴赶紧让人准备出钢——打开高炉底部的出钢口,通红的钢水“哗啦”流出来,顺着凹槽流进模具里,在雪地里冒着热气,很快就凝固成粗钢锭。老吴拿起一块钢锭,用锤子敲了敲,声音清脆:“这钢质量也好!比之前的更结实!”
“太好了!”牛大力扔掉风箱柄,跳起来欢呼,“我就说这风箱管用吧!老吴师傅,你现在信了吧?”
老吴也笑了,拍了拍牛大力的肩膀:“信了!信了!还是林厂长有办法,你这风箱也做得不错,就是下次别那么猛了,小心再把牛皮拉破。”
林烽看着刚出炉的钢锭,心里也满是欣慰:“现在只是小试,接下来咱们按这个方法大份装料,把两座高炉都改造了,保证日产粗钢能到2300斤,够制管车间用了。”
接下来的两天,众人又把第二座高炉也加装了风箱,调整了装料比例,两座高炉一起开工,每天能炼出2300斤粗钢,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制管车间的老张再也不用愁没钢用,每天都能加工出十几根枪管和炮管,牛大力每天都扛着新炼的钢锭往制管车间跑,嘴里还哼着歌:“风箱转,高炉旺,钢水红,枪管长,打鬼子,保家乡!”
这天,李云龙派来的二营长又来拉钢,看到堆得齐腰高的粗钢锭,眼睛都亮了:“林厂长,你这高炉咋突然这么能炼了?上次来还没这么多钢呢!”
林烽笑着把改造风箱和调整装料比例的事说了,二营长听完,拍着大腿:“还是你们有办法!这风箱加得好!等我回去跟李师长说,让咱们团的铁匠也学学,给咱们的小高炉也加个风箱,以后修枪也有钢用!”
苏婉也笑着说:“要是你们需要图纸,我可以画一份给你们,装料比例也告诉你们,保证管用。”
二营长高兴得不行,拉着林烽的手:“那可太谢谢你们了!我这就拉钢回去,等下次来,再跟你讨教讨教!”
送走二营长,林烽站在炼钢车间门口,看着两座高炉忙碌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开始的原料短缺,到找到新矿点,再到改造高炉提升效率,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现在粗钢产能上去了,兵工厂的生产再也不用愁原料,前线的战士们也能更快拿到新武器。
王老铁走过来,递给林烽一袋炒瓜子:“厂长,别站着了,刚炒的瓜子,尝尝。现在钢够了,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琢磨着提高武器的质量了?比如那狙击步枪,能不能再把射程提一提?”
林烽接过瓜子,笑着点头:“当然要琢磨!下一步,就让家泉次郎和苏婉一起,研究怎么改进狙击步枪的枪管,再把无烟火药的纯度提一提,争取让射程再远100米。”
夕阳西下,炼钢车间的高炉还在“咕嘟”冒热气,钢水的红光映在众人脸上,暖融融的。林烽知道,土高炉的改造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还有更多的武器要研发。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为前线战士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