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
· 注液: 将苏婉精心配制、密度为1.280g/cm3的硫酸电解液,用陶瓷漏斗小心地注入电池壳内,直至液面高出极板顶部。静置一段时间,让电解液充分渗透到极板的毛细孔中。
· 初充电(活化): 将电池连接到唐忠祥电工班专门改造的直流充电设备上(利用整流器将交流电变成直流),开始第一次充电。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数十小时,严格按照林烽设定的“先恒流后恒压”的复杂规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电能驱动化学反应,正极膏中的物质逐渐转变为二氧化铅(PbO?,棕褐色),负极膏转变为海绵状铅(Pb,青灰色),电池的电压逐渐建立,容量也被一点点“唤醒”。看着充电设备上电流表和电压表稳定的读数,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
成功与喜悦
当第一次活化充电结束时,林烽、苏婉和所有参与研制的工人都紧张地围在第一批下线的三只铅酸蓄电池旁。
林烽亲自用万用表测量电压。
“单格电压2.15伏!六串联,总电压12.9伏!达到标准!”他高声宣布。
接着进行容量测试,连接一个模拟负载(大功率电阻),进行持续放电,直到电压下降到终止电压。记录放电时间,计算容量。
“容量……达到设计值的百分之九十五!”负责记录的技术员激动地喊道。
最后是启动电流测试,模拟坦克启动电机的瞬间大电流放电。电池表现稳定,电压降在允许范围内!
“成功了!我们自己的铅酸电池,成功了!”作坊里瞬间沸腾了!工人们欢呼雀跃,几个月来的辛苦和汗水,在这一刻化为了最甜美的果实。
这些瓦窑堡自产的铅酸电池,不仅体积容量比远超那些旧货,而且内阻小,启动电流强劲,循环寿命也初步测试良好。它们被立刻应用到坦克的启动电源测试中,效果完美!V12发动机在强劲的电流驱动下,启动更加迅速有力。
不仅如此,这些电池很快就在其他领域大显身手:为批量生产的“太行蜂”步话机提供了稳定电源;给重要的车间和指挥所提供了应急照明;甚至开始尝试组装小型电池组,用于野战电台和未来的移动维修站……
看着作坊里逐渐成型的量产能力,看着那些整齐排列、标志着瓦窑堡在电化学能源领域实现突破的铅酸电池,林烽对苏婉说:“小婉,你看,咱们这不仅仅是在造电池,咱们是在为咱们的军队,储备随时可以释放的‘闪电’和‘力量’!”
苏婉依偎在他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红晕,轻声回应:“嗯!等咱们的‘猛虎’带着这些‘闪电’冲上战场,一定会让敌人大吃一惊!”
铅酸电池的成功量产,如同为瓦窑堡兵工厂这只已然强悍的巨兽,安装上了高效可靠的“能量心脏”,使其持续作战能力和装备电气化水平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距离“太行猛虎”正式下山,只剩下最后一步——全面的野外行驶与战术测试!最终的咆哮,已在喉间酝酿!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