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内,自行火炮的研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车间里弥漫着金属切割、焊接和调试的喧嚣。然而,就在这专注于“下一代”装备研制的热烈氛围中,一份来自前线的加急电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所有人心头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和难以抑制的狂喜。
电报是直接发到林烽办公室的,送报的通讯员小伙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却兴奋得通红。林烽接过电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句,原本因为连日操劳而略显疲惫的眼神,骤然爆发出璀璨的光彩,他猛地站起身,甚至因为激动,手掌微微有些颤抖。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洪亮,震得办公室窗户都仿佛在嗡嗡作响。他大步流星地走到门口,对着外面热火朝天的厂区,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同志们!暂停一下手里的活!听我说!前线捷报!我们的坦克!我们的‘太行-1型’!首战告捷啦——!”
这一声呐喊,如同具有魔力,瞬间让所有的机器轰鸣、榔头敲击、人员讨论声戛然而止。整个厂区出现了短暂的、近乎诡异的寂静,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竖起了耳朵,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林烽身上。
下一刻,林烽挥舞着手中的电报,用激动得有些变调的声音,大声念出了电报内容:
“致瓦窑堡兵工厂林厂长及全体同仁:今日上午十时二十分,我部新编第一装甲排,于晋西北黑云峪地区设伏,成功拦截日军一支加强运输队及伴随之坦克小队(辖九七式坦克三辆)。战斗中,我‘太行-1型’坦克(车号:太行-101)凭借优越之山地机动性,抢先占据有利射击阵地,在八百米距离上,以一发105毫米穿甲弹,首发命中,直接击毁日军先头九七式坦克!该敌坦克当即起火爆炸,车内成员无一生还!余下两辆敌坦克见势不妙,仓皇转向,依托地形狼狈逃窜,我部因地形限制及任务重点在于护卫,未予穷追。此战,‘太行-1型’坦克表现远超预期,机动灵活,火力精准且威力惊人!首战告捷,特此报喜!——八路军晋西北纵队前线指挥部。”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
“嗷——!!!”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干得漂亮!打掉小鬼子的铁王八了!”
“哈哈哈!咱们的坦克!咱们造的坦克!”
整个瓦窑堡兵工厂彻底沸腾了!狂喜的欢呼声、激动的呐喊声、用力拍打机器和同伴肩膀的“砰砰”声,瞬间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车间的顶棚都掀翻一般。工程师们、老师傅们、年轻学徒们,无论之前手里在忙活什么,此刻都抛在了一边,互相拥抱、击掌、跳跃,许多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杨勇一把抢过林烽手里的电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他用力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嘶哑着嗓子吼道:“八百米!首发命中!直接击毁! 老荣!老田!你们听见了吗?咱们的心血,没白费啊!”
荣克也是满脸通红,平日里沉稳的他此刻也像个孩子一样,挥舞着拳头:“听见了!都听见了!咱们的悬挂和传动,保证了它能快速抢占领阵地!咱们的火控和炮,保证了它指哪打哪!”
田方更是激动地直接爬上了一台机床,对着所有人大喊:“同志们!咱们的‘铁牛’,不是只能在厂里转悠的模型!它是真真正正能上阵杀敌的利器!它把小鬼子的九七式给揍趴下啦!”
“铁牛”是厂里老师傅们私下给“太行-1型”坦克起的爱称,因为它敦实、有力、耐操。此刻,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绰号,却显得无比亲切和自豪。
王老铁抹了一把眼角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咧着嘴大笑:“哈哈,小鬼子的薄皮棺材,哪经得起咱们105大炮的问候!一炮就送它回老家炼铁去了!”
老周则更关心细节,挤到杨勇身边追问:“杨工,电报上说直接击毁?起火爆炸?咱们那穿甲弹的效果这么好?”
杨勇兴奋地解释道:“当然!咱们的105毫米线膛炮,发射的可是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这玩意儿,我跟你们说,工艺可不简单!”
他索性跳到一块稍微高点的台子上,对着下面聚拢过来、眼巴巴望着他的人群,开始了即兴的“技术讲解”,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课堂上给大家授课的时候:
“这穿甲弹的弹芯,是王老铁他们用咱们最好的合金钢,经过多次墩粗-拔长锻造,消除内部缺陷,再经过特定工艺的热处理,得到的高硬度、高韧性的‘身子骨’!外面包裹的‘被帽’,是相对软一点的钢材,作用是什么?是优化穿甲力学!碰到倾斜装甲,它先‘啃’上去,让主弹体更容易‘转正’(Normalization),减少跳弹几率!”
“弹体头部那个流线型的‘风帽’,是减少空气阻力,保证远距离存速的!里面的高爆装药,李均他们反复调整了配比和压药密度,要的是延时引信在穿透装甲之后才起爆,在敌人坦克内部来个‘中心开花’!还有那铜制弹带,老周的精密加工保证了气密性,赋予了炮弹稳定的旋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