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实的残酷容不得他们选择。几天后,韩渊被下放回老家的通知传来。临走前,他颤抖着写下离婚协议书和划清界限的 “交心书”,泪水滴在信纸上,晕开一片墨痕。当李冬梅颤抖着接过信,信纸早已被两人的泪水浸透。
在麻荒地最中心的位置,有一座高高的门楼。门楼的造型很漂亮,一个拱形门洞,顶着一个带边框的长方形的相框造型,相框造型两边,向上升出两个方形柱子,柱子上端顶着两个雪白的圆球。麻荒地人说,那是两个星星,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毛主席,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也寄托着麻荒地的未来,一定是如日中天,充满希望。
在长方形象框的造型里,写着“麻荒地小学”五个大红字。在门楼两边,是门廊的后墙,用石灰抹平的长方形墙壁,洁白如玉。
史正义拿着一把长长的尺子,往墙上画线,一会儿就在西边那面墙上画满纵横交错的网格线。那些网格,都是正方形的小方块。他又打开一个二尺大的木箱,里面有各种颜色的颜料。他小心翼翼打开一张书页那么大的毛主席像,又拿起画笔,按着这张画像,往墙上画毛主席的画像。
踏入那座门楼,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映入眼帘。此乃麻荒地往昔的东庙,在日伪时期摇身一变成为乡公所,而如今,已化身为麻荒地的学校。家中的老人们总会叮嘱孩子们,上学之时,切莫朝房顶上张望。据说,若是瞧了大正殿房顶上的某片瓦,便会即刻患上眼疾,眼睛肿得仿若桃子一般,三四日都难以康复,皆因冲撞了神灵所致。然而,这传言究竟是真是假,却无人亲身验证过。
学校里一片寂静,往日那朗朗的读书声已然消失不见。缓缓踱步至几间教室跟前,屋内亦是空空如也,不见一个学生的身影。原来,这些学生此刻都齐聚在大正殿的那间教室里,正全神贯注地聆听马友兰老师讲故事。
教室的正中央,一幅毛主席像高高悬挂着,庄严肃穆。马友兰身姿挺拔地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地高喊:“全体起立。” 刹那间,全教室的同学们整齐划一地站起身来,每个人手中都虔诚地捧着红宝书,右臂弯曲呈 90 度,将红宝书轻轻放置在心窝处。他们面色凝重,双眼饱含崇敬,紧紧凝视着毛主席像。
马友兰引领大家进行 “五首先” 仪式。她大声呼喊:“首先,让我们敬祝我们最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同学们立即跟着齐声高呼:“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那声音整齐而又激昂,在教室里回荡。马友兰又接着大声喊道:“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同学们也紧跟其后,高呼:“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随后,大家一同引吭高歌,唱起了《东方红》,那歌声悠扬,充满了对领袖的热爱。紧接着,大家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最后,众人再度唱响:“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马志远表现得最为认真,他始终将那本视若生命的毛主席语录紧紧地贴在胸前,内心深处满溢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
完成这套 “五首先” 仪式后,马友兰老师开始为同学们讲故事。她手中捧着一本长篇小说《红旗谱》,全神贯注地讲了起来:“平地一声雷,狠心地主冯兰池真的要砸古钟了……。” 马老师读起小说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那模样就如同讲评书一般,不一会儿,便将同学们成功地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
自从停课闹革命开始,学生们便不再上课了。哪个老师若是胆敢上课,便极有可能被打成反革命。那么不上课又做些什么呢?学生们便开始批斗老师,主要批斗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而那些家庭出身好的老师们,为了避免被批斗,便给学生们讲故事。如此一来,大家都来听故事,也就不再去批斗老师了。
讲了一段故事后,老师稍感疲惫,便让同学们休息片刻。于是,有的同学跑去上厕所,有的则到院子里玩耍。马志远来到学校门口,他满心好奇,想看看史正义如何绘制毛主席像。
此时,史正义已然在东边的那面墙上开始作画。马志远见史正义忙碌不已,便主动上前帮忙,一会儿帮他拿着画笔,一会儿递上颜料。史正义面带微笑,轻声询问马志远:“你是哪家的孩子呀?” 马志远脆生生地回答:“我是马友盛的孩子。”“你是马友盛的孩子?” 史正义听闻,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是啊,怎么啦,您认识我爸爸?” 马志远听史正义这般询问,心中明白,史正义必定与自己的父亲相识。“那自然是认识的,不仅认识,我们还是交情颇深的好朋友呢。” 史正义说。
“真的吗?” 马志远眼中满是惊喜。“那当然,我怎会骗你呢?” 史正义肯定地说。“那您是如何与我爸爸相识的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