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个标准时。
能源储备:15%。
这两个数字像冰冷的枷锁,禁锢着“远航者”号内每一寸空气。之前的决绝与希望,在现实残酷的能耗面前,逐渐被一种更具体、更迫在眉睫的焦虑所取代。他们不是在航行,而是在进行一场与能量读数的死亡赛跑。
“墨匠”的眉头锁成了川字。他几乎停止了所有非必要的计算,将扫描仪的功率降至最低,只维持着对目标信号源的基础跟踪和对前方航路的障碍物预警。每一个百分比的能源下降,都像重锤敲击在他的神经上。
“按照目前能耗,我们绝对无法支撑到信号源所在区域。”他的声音干涩,“即使算上苏北优化带来的微薄增益,也至少还有百分之八到十的能源缺口。”
百分之八到十,在星际尺度上微不足道,在此刻,却是生与死的天堑。
苏北结束了又一次与动力核心的深度共鸣,缓缓睁开眼,额角有细密的汗珠。他确实找到了一些优化空间,但逃生舱的设计本就极为高效,他能做的,只是将这种高效再压榨出百分之一二,杯水车薪。
“有没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生命维持系统的标准?”苏北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意味着更低的温度,更稀薄的氧气,对所有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已经降至安全阈值边缘了,”“墨匠”摇头,“再降低,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了连续的高强度精神负荷和跃迁之后。”
舱内陷入了更深的沉默。张翼怀中的“密钥”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凝重的气氛,光芒微微黯淡了几分。
难道刚刚逃离虎口,就要因为能源耗尽,成为这黑暗深空中的一具活棺材?
张翼一直凝视着窗外,那遥远的信号源在她感知中如同风中残烛,却又是如此执拗地闪烁着。忽然,她像是捕捉到了什么,猛地坐直了身体。
“等等……那个信号……它除了状态报告,好像……还有一种非常微弱的、周期性的能量辐射 pattern……”她闭上眼睛,全力调动着与“密钥”连接后增强的感知力,“这种 pattern……很像是……某种低功耗的信标在广播自身坐标的同时,也在……收集空间里的背景辐射能?”
收集能量?!
苏北和“墨匠”精神同时一振!
“能确定吗?”“墨匠”立刻追问,手指已经飞快地在控制台上调出了接收到的信号频谱分析图。
“不是很确定,但这种周期性波动,和我之前在遗迹资料库里偶然看到过的一种古老‘星光汲取器’的理论模型,有某种……神似。”张翼努力回忆着那些庞杂知识碎片,“如果……如果那个信号源真的具备从宇宙背景辐射中缓慢收集能量的能力,哪怕效率极低,经过无数年的积累……”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一个存在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前哨站,如果它能自我维持最低能耗,甚至缓慢积累能量,那么它的内部,很可能拥有一个“能量池”!一个他们急需的能量源!
希望,如同黑暗中重新燃起的火星。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获取?
“就算它有能量,我们如何对接?‘远航者’号的接口能与一个未知的古老前哨站兼容吗?”“墨匠”提出了最关键的技术难题。
苏北的目光再次投向张翼,更准确地说,是投向她怀中的“密钥”。
“或许……不需要物理接口。”苏北缓缓说道,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钥匙’能与它共鸣,感知它的状态。那么,能否通过‘钥匙’和我们的‘三角协同’,构建一个……能量的‘桥梁’?”
这个设想比优化能耗更加冒险,近乎天方夜谭!跨越空间进行能量传输,这涉及到的技术层面远超他们现在的理解。更何况,他们对那个前哨站一无所知,贸然进行能量连接,会不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反应?甚至……被对方视为攻击?
“风险极高。”“墨匠”直言不讳,“我们对目标的技术原理、安全协议完全不了解。一旦连接失败,或者触发防御机制,能量反冲可能瞬间摧毁‘远航者’号。”
“留在这里,同样是死路一条。”苏北的声音平静,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能源耗尽,我们连启动下一次短程跃迁逃离险境的机会都没有。”
他看向张翼:“你能尝试和它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吗?不是接收信息,而是……传递一个请求?一个关于能量援助的请求?”
张翼深吸一口气,感受到“密钥”传来的温热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她知道,这或许是唯一的生机。她将“密钥”更紧地贴在胸前,闭上眼睛,将全部心神沉入那与遥远信号源的微弱连接中。
不再是被动接收那些状态报告,她开始主动地、小心翼翼地编织着一道意念:
……识别……同源……引导核心持有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