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低头看着脚下的石板,那一粒细沙缓缓滑落,在寂静中划出一道微不可察的轨迹。他没有动,只是将怀中的纸条又按了按,转身朝科学院方向走去。
风从背后推着他,脚步不急不缓。他知道此刻最紧要的不是追查那支来历不明的商队,而是弄清——为什么南屯村的农灵会同步中断?若真有内应,根子不在外敌渗透,而在人心动摇。
科学院的门在他面前无声开启。云姬站在实验室深处,手中握着一块尚未冷却的水晶阵盘,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但眼神比往常更沉。
“你来了。”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室内低鸣的能量流,“我刚还原了一段空间残影。”
李文走近,目光落在阵盘上浮现的一串模糊人影。“是谁?”
“三名李氏青年,前日深夜出现在地宫旧址。”她指尖轻点,画面放大,“他们用祖传咒语触碰封印壁,持续了十一息。虽未造成损伤,但意图明确——在试探系统的边界。”
李文沉默片刻。“你觉得他们是受人蛊惑,还是自发行动?”
“都不是。”云姬摇头,“是焦虑。他们看到赤奴掌兵权,呼衍铁统精骑,连外来巫女都能执掌科研中枢,而自己家族子弟却多在粮仓、水渠、文书这类‘看不见’的位置上奔忙。他们不否认运朝的成就,但他们问:我们到底算什么?”
李文轻轻 exhale 了一声,随即察觉到自己的停顿,改用更平实的语气:“所以你打算怎么做?”
“我去见他们。”她说得干脆,“不是以院长的身份,也不是代表你去安抚。我只是个曾经被关在地底十年的人,知道被人遗忘是什么滋味。”
李文没反对。他知道云姬从不说空话,也从不做无准备的事。
黄昏时分,云姬独自来到李氏旧祠。夕阳斜照在斑驳的门檐上,她没有进去,只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手里捧着一枚土晶——那是从南屯田地下取出的核心载体,表面布满细微裂纹,像是经历过某种压制后的复苏。
不多时,三人走来。脚步带着刻意的沉重,脸上写满防备。
其中一人冷笑:“你还真敢一个人来?”
云姬没起身,也没看他们,只是把土晶放在面前的石案上,轻轻推过去一点。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还在发光吗?”
另一人嗤笑:“又要讲大义?说我们不懂大局?”
“我说的是事实。”她语气依旧平静,“这颗晶体每夜吸收月华,日间释放生机,支撑整片农田的作物精灵运作。它没有名字,不在官册,但它若停止,万亩庄稼会在七日内枯死。”
她顿了顿,视线扫过三人:“就像你们的父亲,每日清点粮仓、调度水渠,没人称颂,但他们维系着整个农灵系统的运转。”
“你说这些没用!”第三人突然开口,“我们不是不愿做事,而是凭什么?赤奴是外族,呼衍铁是降将,他们能握重兵,我们就只能管后勤?这是公平?”
云姬终于站起身,拍了拍衣角的尘土。
“那你告诉我,”她直视对方眼睛,“如果现在让你接管这片土地的生命网络——你要保证每一寸土壤的灵气流转、每一批种子的生长节奏、每一个精灵的调度节点都万无一失,你敢接吗?”
那人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你们想要地位?”云姬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真正的地位,不是别人抬头看你,而是当你不在的时候,整个系统会崩塌。你们现在做的事,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根基。”
三人怔住。
第二天清晨,云姬带他们登上观政台。远处驼峰骑兵正在演练阵型,黄沙翻腾;近处农灵巡者穿梭于田垄之间,灵光闪烁。
她指向一名灰袍老吏:“看见那个记录灌溉数据的人了吗?他是你三叔李承禄。二十年前饥荒,他一夜奔走八村,救活百余人。如今他做的事更难——确保每一粒粮食精准分配,不让一人饿死。”
“赤奴能战,但若无粮草,千军亦废;呼衍铁善谋,但若无道路,何以驰骋?”她转向三人,“你们以为的‘边缘’,其实是根基。”
最后,她在空中划出一道微光,展开一幅微型空间投影——整个运朝的能量流动图谱缓缓旋转:政务、农业、科研、军防如经络般交织,每一个节点都在发光。
“你们想站在这里?”她指尖落在中枢位置,“可以。但必须证明,你的存在能让这条脉络更强,而不是仅仅换个名字。”
三人久久未语。最终,为首的年轻人低声问:“如果我们愿意重新开始,该做什么?”
“今晚就有任务。”云姬收起投影,“南屯村的监测网需要轮值补位,缺三个人。你们敢不敢第一个报名?”
他们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
消息传回主城中枢时,李文正站在科学院窗外。阳光洒在走廊尽头,云姬的身影从远处走来,步伐稳定,肩头还沾着一点未拂去的尘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