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资本的资金与承诺的“赋能”资源,如同一股强劲的活水,注入了“高记”的脉络。协议签署后,变化并非立刻体现在轰轰烈烈的战略并购上,而是先从一些细微却关键的节点开始渗透。
首先到来的是人。
根据协议,长河资本协助引荐了几位在消费品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及资本市场沟通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经过高辉和管理层多轮面试,最终有两位接受了Offer,以副总裁级别入职。
一位是负责用户增长与数据智能的韩东,年仅三十五岁,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大厂和新兴消费品牌担任要职,对流量玩法、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数据驱动决策有着近乎偏执的信仰。他思维跳跃,语速极快,开口闭口都是“GMV”、“LTV”、“转化漏斗”、“A/B测试”,让习惯了“渠道”、“客情”、“返点”等传统术语的赵副总团队颇感不适。
另一位是负责战略与资本市场的姜云,四十出头,气质沉稳,有着投行和上市公司战略部背景,逻辑严密,精通财务模型,擅长用PPT勾勒出清晰的战略路径和财务预期。他的到来,意味着“高记”的年度规划不再仅仅是销售目标和生产计划,更需要附上详尽的市场分析、竞争对标和投资回报测算。
这两位“新血”的加入,在高辉的授意下,并未被安排进独立的“创新部门”,而是直接嵌入到核心管理层架构中,与林薇、马明远、赵副总等“旧壤”们需要紧密协作。
磨合期的阵痛,几乎不可避免。
在一次讨论明年线上营销预算的会议上,韩东提交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方案,将预算精确分配到信息流广告、KOL合作、短视频内容、搜索引擎优化等几十个细分渠道,每个渠道都预设了关键绩效指标和动态调整机制。
“我们需要用数据说话,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实时追踪ROI(投资回报率)。”韩东充满激情地阐述。
赵副总皱着眉头,翻看着那本厚厚的方案,忍不住开口:“韩总,你这本天书,我看着都头晕。我们以前做市场,也知道要投广告,但更多是凭感觉,看大势。在央视投个标王,在地方卫视做做冠名,效果立竿见影。你这几十个渠道撒胡椒面,最后怎么算得清是哪颗胡椒面起了作用?”
韩东立刻反驳:“赵总,传统的品牌广告方式并非无效,但无法量化,效率低下。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踪每一个点击的来源,分析每一个用户的转化路径。这不是撒胡椒面,是精准制导!感觉会骗人,数据不会。”
“感觉?”赵副总声音提高了几分,“我做销售三十年,就是靠感觉判断哪个市场能起来,哪个经销商靠得住!数据数据,数据能告诉你老主顾为什么几十年就认准咱‘高记’的牌子吗?能告诉你饭馆大师傅用咱家酱油是因为味道正,还是因为你那个什么‘ROI’高?”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有些紧张。
林薇见状,连忙打圆场:“赵总,韩总,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传统经验和数据驱动并不矛盾。韩总的方案能帮助我们更精细地运营线上流量,而赵总对市场和渠道的直觉,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核心线下市场的大型推广活动中,也引入一部分韩总的监测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高辉坐在主位,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姜云。
姜云推了推眼镜,平静地说:“从资本市场和公司长期价值的角度看,建立可量化、可复制的增长模型至关重要。这能提升估值溢价。但同时,品牌的情感价值和渠道的深度,确实是‘高记’的护城河,无法完全用数据衡量。我建议,预算分配上可以采取‘三七原则’或‘四六原则’,大部分资源用于韩总提出的可量化增长渠道,小部分保留用于无法直接量化但公认重要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客情维护,并设定不同的评估标准。”
马明远也开口了,他从产品角度切入:“我关心的是,这些精准营销引来的新用户,他们对产品本身的反馈是什么?数据能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但能告诉我他们为什么喜欢,或者为什么不再回购吗?韩总的数据,最好能和我们的用户调研、品尝试用反馈结合起来。”
高辉静静地听着这场交锋,心中明了。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种思维模式、两套商业语言在激烈碰撞。韩东和姜云代表着效率、模型和未来预期;赵副总和马明远则代表着经验、质感和对既有根基的维护。
“讨论得很好。”高辉终于在众人目光中开口,“矛盾暴露出来,比藏在心里好。韩东的方案方向是对的,‘高记’必须学会用更精细的武器打仗。赵总的顾虑也很实际,品牌的情感和线下渠道的韧性,是我们的根本,不能丢。”
他做出了决断:“预算方案,原则上按姜云的建议调整,具体比例你们再细化。但是,韩东,你需要安排你的团队,用赵总他们能听懂的方式,定期同步数据效果,并且要虚心听取一线对数据背后原因的分析。赵总,老马,你们也要尝试理解和支持新的工具和方法,至少,给我们一个验证的机会。”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而有力:“‘新血’要融入‘旧壤’,才能焕发真正的生机,而不是彼此排斥。我们需要的是化学反应,不是物理混合。这个过程会有痛苦,但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抱着让‘高记’变得更好的共同目标,收起棱角,多看对方的优点。”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高辉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引入外部人才带来的文化冲突和管理挑战,远比引入资金本身更为复杂。他就像一位园丁,既要引入新的优良品种,又要小心呵护原有的土壤生态,让它们最终能共生共荣,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这片“旧壤”能否真正接纳并滋养这些“新血”,将直接决定那笔“外来之水”的最终效益。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赎的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