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陈宇拿着一个包裹跑进来,额头上还沾着汗,脸上带着兴奋:“晚星姐!锦绣阁的张婶让人送东西来了!说是怕赶不上秀场,特意叫了闪送,刚送到门口。”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沓绣好的苏绣卡片,每张卡片都用硬卡纸做底,上面绣着不同的纹样,有兰草、荷花、牡丹,还有简单的“福”字,边角都用浅金色的丝带包了边,显得格外精致。“张婶说,这些卡片是锦绣阁的绣娘们一起绣的,前前后后绣了半个月,有的绣娘晚上哄睡孩子,还坐在灯下绣到半夜——之前温景然的助理来收购她们,说给双倍工资让她们按模板绣,她们当场就拒了,说‘咱绣的是手艺,不是机器的傀儡’,现在看到秀这么成功,都高兴得不行,让你一定要把卡片送给喜欢苏绣的嘉宾。”
苏晚星拿起一张绣着牡丹的卡片,指尖轻轻拂过细密的针脚——线与线之间严丝合缝,却又带着手工特有的细微弧度,那是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温度。她突然想起老周送的丝线,想起李师傅的绣架,想起锦绣阁绣娘们熬红的眼睛,想起顾砚深熬夜整理的证据,想起沈玥反复练习的转身动作……原来,守护非遗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坚守,是每个手艺人、每个支持者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为苏绣筑起的屏障,挡住了秦兆阳、温景然这些逐利者的破坏。
晚上九点,时装秀正式结束。苏晚星跟着众人走到前台,向观众鞠躬致谢。她穿着自己设计的淡紫色苏绣旗袍,领口绣着小小的玉兰花,站在团队中间,看着台下沸腾的人群——有人举着写着“苏绣加油”的牌子,有人对着他们挥手,还有媒体记者挤到前排,想采访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嘉宾都站起来,对着她的方向挥手,李会长更是激动地对着她竖大拇指。等掌声稍微平息,李会长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烫金的非遗传承证书,身后还跟着协会的几位老师傅:“苏晚星女士,经过非遗协会的评定,你的团队不仅完整传承了苏绣的‘齐针’‘套针’‘盘金绣’等传统工艺,还创新性地将苏绣与现代时尚结合,更在面对秦兆阳、温景然等人的恶意破坏时,坚守了手工绣的底线,让更多人看清了‘真非遗’与‘假传承’的区别。今天,特此授予你们‘非遗创新传承团队’的称号,希望你们能带着苏绣,走得更远!”
苏晚星接过证书,指尖有些颤抖——证书的烫金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上面还印着协会的红色印章,沉甸甸的,像是装着所有手艺人的期待。她看着台下的众人,又看了看身边的团队成员,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顾砚深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看,我们做到了。”苏晚星点头,眼眶里的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她抬手擦了擦,笑着说:“是我们一起做到的。”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展柜——那里的鳜鱼手帕在暖光下,鱼鳞的水光感愈发明显,旁边的蚕茧安静地躺在竹筐里,像是在见证这场属于手工绣的荣耀,展柜的电子屏还在循环播放着制作过程,老周挑选蚕茧的认真、绣娘们刺绣的专注、团队清理污渍的坚持,都被定格在画面里,成了这场秀最好的注脚。
秀后晚宴上,会展中心的宴会厅被布置得格外温馨,餐桌上铺着淡红色的桌布,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个小小的苏绣杯垫,上面绣着不同的花卉纹样。不少嘉宾都围过来,向苏晚星询问苏绣的制作过程,有人好奇“绣一朵牡丹要多久”,有人问“普通人能不能学会基础的刺绣”,还有品牌方代表想跟他们合作,推出苏绣元素的服装系列——有人还特意提到,之前差点跟温景然的“锦官城”合作,现在看了这场秀,才知道该支持真正的非遗。李师傅拿着那个竹制绣架,被一群年轻人围着,现场教大家绣简单的兰草纹——有人捏着针,手紧张得发抖,绣出来的线条歪歪扭扭;有人不小心扎到手,却笑着继续绣;还有人拿出手机,录下李师傅教刺绣的过程,说要发给朋友看,让大家别再被机器绣骗了。有个刚上大学的女孩,第一次拿起绣花针,虽然扎了好几次手,指尖还沾着丝线的颜色,却依旧坚持绣完了一片小小的兰草叶,她举着绣片,兴奋地对李师傅说:“李师傅,您看我绣的!虽然不好看,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以后想跟着您学苏绣,可以吗?我周末有空,还能去工坊帮忙——之前听同学说温景然的‘非遗绣品’很厉害,今天才知道,这亲手绣的才叫真东西!”李师傅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咱们苏绣啊,就怕没人学,你愿意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苏晚星站在一旁,看着女孩眼里的光,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拿起绣花针的样子——奶奶坐在竹椅上,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绣第一片兰草叶,那时她也总扎到手,却因为针尖下慢慢成形的纹路,舍不得放下。她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女孩手里的绣片:“刚开始都这样,我小时候绣坏了三卷丝线,才绣出一片像样的叶子。慢慢来,你已经很棒了。”女孩听到这话,眼睛更亮了,用力点了点头,又低头专注地摆弄起手里的针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