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定价策略也很关键。米兰的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判断很理性,过高的定价会让他们觉得是‘炒作’,过低又会显得廉价。我建议你们参考意大利本土高端刺绣品牌的定价,再结合苏绣的工艺耗时,制定一个中间区间,先通过买手店试水,看看市场反馈。”
离开时尚协会后,顾砚深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蒙特拿破仑大街的“La Moda”买手店。这家店以发掘小众高端品牌闻名,店主索菲亚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套装,见到顾砚深时,直接开门见山:“顾先生,我看过你们巴黎秀的视频,‘百鸟朝凤’礼服很惊艳,但恕我直言,那样的作品更适合走秀,不适合日常销售。”
顾砚深没有反驳,而是拿出手机,展示了苏晚星在巴黎调研后修改的设计草图:“索菲亚女士,这是我们新的设计方向,在苏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米兰流行的极简风格,比如这件衬衫,只在领口用苏绣绣了一圈简约的缠枝纹,既保留了东方韵味,又不会显得突兀。”
索菲亚凑近屏幕,仔细看着草图,眼神逐渐柔和。“这个思路比之前好太多了。”她指着草图上的缠枝纹,“米兰的消费者喜欢‘低调的奢华’,这种不张扬但有细节的设计,很对他们的胃口。不过,他们对材质的要求很高,衬衫的面料必须是顶级的埃及棉,绣线也要耐洗、不易褪色,否则就算设计再好,也卖不出去。”
顾砚深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这点我们会注意,绣线方面,我们正在寻找米兰本地的供应商,确保材质符合要求。另外,想请教您,米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什么渠道购买这类产品?线上还是线下?”
“线下为主。”索菲亚毫不犹豫地说,“米兰人很享受‘逛街’的过程,他们喜欢触摸面料、试穿衣服,感受品牌的氛围。你们可以先在买手店设立专柜,搭配绣娘现场演示苏绣针法,吸引消费者关注。线上可以同步开设官网,但重点要放在品牌故事和工艺展示上,而不是单纯的销售。”
从“La Moda”出来时,已是午后。顾砚深站在街边,看着来往行人手中提着的购物袋,大多是低调的中性色,很少有夸张的图案和色彩。他拿出手机,给苏晚星发了条消息:“米兰消费者重质感、爱极简,设计要做‘减法’,定价参考本土高端品牌,先从买手店专柜试水。”
此时的苏晚星,正和沈玥在米兰应用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内,站在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刺绣挂毯前。挂毯上绣着圣经故事,针法厚重,色彩浓郁,却透着一种庄严的美感。博物馆的讲解员玛利亚是一位刺绣爱好者,她指着挂毯对苏晚星说:“这是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的绣品,用的是羊毛线和丝线混合绣制,为了让图案在教堂的昏暗光线下依然清晰,绣娘特意加粗了线条,加大了色彩对比度。”
苏晚星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当时的刺绣设计,会根据使用场景调整工艺?”
“没错。”玛利亚笑着点头,“所有的工艺最终都要为‘用途’服务。就像现在的米兰设计师,他们做刺绣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件衣服适合在什么场合穿’,然后才是工艺和美观。你们的苏绣很美,但如果只追求工艺的复杂,忽略了实用性,很难被大众接受。”
沈玥在一旁补充道:“晚星姐,我们刚才在博物馆的礼品店看到,那些卖得好的文创产品,都是把传统刺绣元素简化后,印在笔记本、围巾上,价格亲民,又有设计感。”
苏晚星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快速画下一个轮廓:“我明白了。比如我们可以把苏绣的缠枝莲纹简化成线条,绣在西装的袖口或者连衣裙的腰带上,既保留了苏绣的特色,又不会影响日常穿着。”
正说着,苏晚星的手机响了,是顾砚深发来的消息。她看完后,笑着对沈玥说:“顾砚深那边也有收获,买手店店主建议我们先设专柜,搭配绣娘现场演示,还提到米兰消费者对材质要求很高,我们得赶紧找到靠谱的绣线供应商。”
两人离开博物馆后,按照卡洛提供的信息,前往米兰北部的一家绣线工坊。工坊隐藏在一条安静的小巷里,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刻着“Filati d’Oro”(金线)。推开木门,一股淡淡的丝线清香扑面而来,工坊内摆放着数十个木质线轴,各色绣线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几位工人正在低头缠绕丝线。
工坊老板卢卡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检查一卷红色绣线。听说苏晚星和沈玥来自中国,专门做苏绣,他立刻来了兴致,拿出自己珍藏的几卷丝线:“这是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羊毛纺的线,韧性好,颜色正;这卷是真丝线,和你们中国的蚕丝线很像,但更细,适合绣精细的图案。”
苏晚星拿起真丝线,用指尖捻了捻,触感细腻顺滑,确实和苏绣常用的蚕丝线相似。“卢卡先生,我们需要一批耐洗、不易褪色的真丝线,大概需要十种颜色,每种五百米,能在一周内交货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