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正好戳中了项目的关键痛点。顾砚深没有回避,反而把老周做的供应链清单和王姐提供的绣娘工坊资料都推到陈默面前:“您说的问题我们早就考虑到了。现在我们已经跟三家绣娘工坊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家工坊都有10-15名经验丰富的绣娘,而且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苏绣工艺标准手册’,从丝线选择、针脚密度到纹样还原度,都有明确的规范。”
苏晚星接着补充,打开手机里的生产进度跟踪表:“我们还开发了一套生产进度跟踪系统,绣娘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会实时上传,生产管理岗的同事可以随时查看进度,一旦发现问题,能立刻跟工坊对接调整。另外,我们会提前跟面料厂确定交货时间,预留出10%的面料余量,防止因为面料问题耽误生产。”
陈默拿起“苏绣工艺标准手册”翻了翻,里面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详细的图片示例,甚至标注了不同纹样对应的绣制时间和难度等级。他抬头看向顾砚深和苏晚星,语气里多了几分认可:“你们考虑得很周全。我之前在手工布艺品牌做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工艺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最后影响了品牌口碑。你们现在把这些细节都提前规划好,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顾砚深趁机抛出橄榄枝:“我们知道,生产管理岗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而您在这方面的经验正是我们需要的。如果您加入,我们希望您能帮我们完善生产管理体系,把手工生产的‘不稳定’变成‘可控’,让‘星砚·绣居’的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品控标准。”
陈默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实不相瞒,我之前辞职,就是想找一个真正重视手工工艺的品牌。现在市面上很多品牌都追求‘快生产、快销售’,把手工当成‘噱头’,但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真的想把苏绣工艺做好、做久。这个机会我不想错过,我愿意加入。”
接连敲定两个核心岗位的候选人,团队组建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林薇入职后,在跟小雅对接纹样设计时,产生了分歧。
那天下午,会议室里的气氛有点紧张。林薇把设计稿推到桌上,眉头皱着:“小雅,你设计的这个牡丹纹样确实好看,但作为靠垫纹样,它的面积太大了,绣制时间会增加很多,生产成本也会跟着上涨,而且大面积刺绣会让靠垫表面不平整,影响舒适度。”
小雅也有点不服气,指着设计稿反驳:“可苏绣的特色就是纹样精美,要是把纹样改小了,跟普通印花靠垫有什么区别?客户买咱们的产品,就是冲着‘苏绣’来的,要是连纹样都缩水了,谁还愿意买单?”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沈玥在旁边想打圆场,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好悄悄给顾砚深和苏晚星发了消息。
没过多久,两人就赶到了会议室。苏晚星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先拿起设计稿仔细看了看,又拿起王姐做的靠垫样品摸了摸:“林薇担心的是生产和舒适度,小雅担心的是苏绣特色,其实这两个需求并不矛盾。咱们能不能想个折中办法——把牡丹纹样拆分成‘主体+点缀’,靠垫正面绣一个小面积的主体牡丹,周围用缠枝纹做点缀,这样既保留了苏绣的精美,又不会影响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顾砚深接着补充,打开电脑里的客群调研数据:“我们之前调研过,客户最在意的是‘苏绣的存在感’,而不是‘纹样的大小’。只要能让客户一眼看到苏绣工艺,感受到手工温度,小纹样反而更显精致。而且小纹样绣制时间短,能降低生产成本,咱们后续定价也更有优势。”
林薇和小雅对视一眼,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林薇拿起笔在设计稿上画了几笔:“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以调整一下纹样布局,把主体牡丹放在靠垫右上角,周围用缠枝纹环绕,既不占太多面积,又能突出重点。”
小雅凑过去看了看,点了点头:“这样也挺好,缠枝纹还能跟咱们衬衫上的纹样呼应,保持品牌统一性。我再把牡丹的线条改得更简洁一点,让绣娘绣起来更顺手。”
两人的分歧顺利解决,团队的协作也渐渐步入正轨。没过多久,陈默也正式入职了。他一上任,就立刻跟着老周去了绣娘工坊和面料厂,用了三天时间,把所有合作方都走访了一遍,还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了生产进度跟踪表,在里面加了“品控抽查节点”——每批产品生产到30%时,必须送样到工作室进行品控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才能继续生产。
“这样能最大限度避免批量不合格的情况,”陈默把优化后的表格递给顾砚深,“之前我在那家手工布艺品牌做的时候,就是因为没设置抽查节点,最后一批货因为绣娘技术问题全不合格,不仅耽误了交货期,还赔了客户违约金。咱们不能犯同样的错。”
顾砚深看着表格,满意地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接下来,生产这边就拜托你了,有任何问题随时跟我和老周沟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