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苏晚星的手机响了,是本地一家知名家居杂志的记者打来的。对方开门见山,询问“星砚·绣居是否真的存在抄袭行为”,还提到“锦程家居已经向法院提交了诉讼材料,要求你们停止使用玉兰纹样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
苏晚星握着手机,语气平静:“首先,我们‘星砚·绣居’的所有设计都是团队独立完成的,有完整的设计记录和时间线可以证明,不存在抄袭;其次,关于锦程提到的诉讼,我们目前尚未收到法院的正式传票,怀疑这是他们制造舆论压力的手段;最后,我们已经向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设计原创性鉴定,后续会及时公布鉴定结果,也欢迎媒体朋友监督,客观报道事件进展,避免被单方面信息误导。”
挂了电话,苏晚星将记者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整理成文字,发给陈宇,让他在官方声明里补充“未收到法院传票”的信息。顾砚深看着她有条不紊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欣慰:“你比我想象中更冷静。”
“越是慌乱,越容易出错。”苏晚星笑了笑,指尖却还是忍不住轻轻颤抖,“不过说实话,刚才接到记者电话时,我心跳都快了一倍。但一想到我们有那么多证据,还有团队在身边,就觉得没什么好怕的。”
两小时后,“星砚·绣居”的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抄袭”指控的严正声明》,附带了三张关键证据图——1月15日的手绘草图(标注有团队成员签字和日期)、玉兰与木槿纹样的细节对比图(用红色箭头标出花瓣形态、配色的核心差异)、向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鉴定申请回执。声明末尾还附上了工艺制作视频的链接,视频里清晰展示了“柔光固色”工艺的步骤和独家参数,张工在视频里出镜,讲解了工艺研发的过程:“我们从去年12月就开始调试‘柔光固色’工艺,前后经历了23次失败,最终才确定了现在的参数,这些调试记录都保存在公司的技术档案里,随时可以查阅。”
声明发布后,舆论开始出现微妙的转变。有家居行业的设计师在评论区留言:“作为从业十年的设计师,我能看出玉兰和木槿纹样的差异——玉兰花瓣是圆弧状,花蕊呈长条形;木槿花瓣边缘有细微锯齿,花蕊是短圆形,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卉形态,不能因为都是花卉主题就认定抄袭。”还有网友发现,锦程发布的“专利文件”截图里,没有展示完整的纹样细节,只截取了与“星砚·绣居”相近的局部,质疑“锦程是不是在刻意误导公众”。
但锦程家居并未就此罢休。当天下午,他们在官方账号发布了第二段视频,视频里张总拿着两份面料样品,对着镜头说:“大家看,这是星砚·绣居的棉麻面料,这是我们锦程的棉麻面料,两者的经纬度密度都是120×80,连供应商都是同一家!如果不是抄袭我们的设计方案,他们怎么会选择完全一样的面料参数?”视频末尾还附上了锦程与面料供应商的合作合同,日期确实比“星砚·绣居”的早三个月。
这段视频一出,刚刚缓和的舆论再次升温。有网友留言:“面料参数都一样,这也太巧合了吧?说不定设计真的有问题。”还有潜在客户私信小雅:“我们不是不相信你们,但锦程拿出的证据越来越多,你们能不能再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材料?”
苏晚星看着视频里的张总,突然想起展会前与面料供应商的沟通——当时供应商曾说过,“锦程最近也在采购这款棉麻面料,不过他们的采购量很小,好像只是用来做样品”。她立刻拨通供应商的电话,想确认锦程的采购用途,却被告知“锦程签订了保密协议,不能透露他们的采购用途和产品设计”。
“顾总,供应商那边走不通,他们签了保密协议。”苏晚星挂了电话,眉头紧锁,“现在锦程拿着‘同面料供应商+同参数’做文章,很多客户又开始动摇了。我们得想办法证明,选择这款面料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产品需求,不是因为‘抄袭’锦程。”
顾砚深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我们不是有面料测试报告吗?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测试了至少20种棉麻面料,包括不同的经纬度密度、纱线粗细,最终才选定现在这款——因为它的透气性和染色效果最符合我们‘柔光固色’工艺的要求。这些测试报告都有详细的参数记录和测试日期,比锦程的采购合同更早,完全可以证明我们选择这款面料是自主决策的结果。”
苏晚星立刻让林薇去档案室调取面料测试报告,林薇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跑回会议室时,额头上满是汗珠:“找到了!这是去年11月到12月的测试报告,每一款面料都有透气性、染色牢度、耐磨性的测试数据,还有我们的选择理由备注,比如‘经纬度110×70的面料染色后易变形,排除’‘经纬度120×80的面料透气性达标,染色效果均匀,暂定备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