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北京寒风裹着细碎雪粒,星砚体验店的玻璃门上却凝着一层温暖的水汽——推门而入,迎面的展示墙已换上全新陈列,“金榫奖·国风设计创新奖”的水晶奖杯被放在C位,旁边错落摆放着“墨屿·留白”系列床品、故宫联名款“九龙·瑞启”挂毯的设计手稿,以及刚从快递箱里取出的“中国家居行业年度品质标杆”奖牌。
苏晚星正弯腰擦拭奖杯底座,指尖触到冰凉的水晶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行业媒体《家居新势力》的编辑打来的,语气里满是急切:“苏总,恭喜星砚入围‘年度新锐品牌’!我们想做篇深度专访,重点聊你们从‘品质升级’到‘行业获奖’的过程,下周能安排时间吗?”
她刚挂掉电话,顾砚深就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文件夹上“2024中国家居产业峰会”的红色LOGO格外醒目。“峰会组委会刚发来确认函,”他将文件递到苏晚星面前,指尖点在“特邀演讲嘉宾”一栏,“不仅邀请我们做分享,还提名了‘年度品牌突破奖’,和木语、造作这些头部品牌同台竞争。”
苏晚星翻开文件,目光落在峰会主题“守正创新:家居品牌的破局之道”上,突然想起半年前的场景——那时他们拿着品质升级后的“清节·竹影”挂毯参加小型行业展会,有经销商直言“星砚是谁?国风家居做得好的牌子太多了”。如今不过半年时间,星砚竟成了行业峰会上的焦点,这种转变让她忍不住感慨:“之前总觉得‘行业认可’是很遥远的事,现在才发现,它其实藏在每一次产品打磨、每一场活动落地里。”
顾砚深走到展示墙前,拿起“金榫奖”奖杯仔细端详:“这只是开始。我们得把这些认可转化成用户能感知的价值——不是简单摆个奖杯,而是让用户知道,星砚的品质和设计,是经过行业权威认证的。”他转头看向苏晚星,“明天的部门例会上,我们重点讨论怎么把‘获奖’和‘用户体验’结合起来,让行业认可真正帮用户建立信任。”
第二天清晨的部门例会上,会议室的投影幕布上循环播放着星砚近期获得的荣誉:除了已到手的“金榫奖·国风设计创新奖”“中国家居行业年度品质标杆”,还有刚入围的“年度新锐品牌”“年度品牌突破奖”,以及即将揭晓的“消费者信赖家居品牌”。
运营部的陈宇率先开口,PPT上跳出一组数据:“金榫奖之后,我们的经销商咨询量增长了150%,其中30%明确提到‘冲着奖项来的’。现在峰会又邀请我们演讲,这是个触达更多合作伙伴的好机会。我建议在峰会现场设一个‘星砚品质展示区’,把升级前后的产品样本、检测报告、设计手稿都摆出来,再安排工人现场演示苏绣工艺,让经销商直观看到我们的‘匠心’到底是什么。”
“这个思路可行,但要突出‘差异化’。”顾砚深补充道,“其他品牌可能只会摆成品,我们要让‘品质’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把‘墨韵·眠’四件套的面料切成小样,标注‘每厘米2.5针’‘500次摩擦不起球’的检测数据;把故宫联名款‘九龙·瑞启’的龙纹刺绣拆解成步骤图,从设计稿到线稿,再到刺绣过程,让大家知道一件挂毯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市场部的李萌接着说:“对C端用户来说,‘奖项’可能有点抽象,我们得把它转化成用户能懂的语言。比如在产品详情页加个‘星砚荣誉墙’板块,用漫画的形式解释每个奖项的意义——‘金榫奖’代表‘设计够时尚’,‘品质标杆奖’代表‘用着够放心’。再发起一个‘寻奖赢好礼’活动,用户在体验店找到所有奖项展示区并拍照打卡,就能获得故宫联名款的优惠券,既能引导用户了解荣誉,又能促进转化。”
设计部的林溪突然举手,屏幕上切换出她连夜画的设计图:“我想把奖项元素融入产品包装。比如在‘墨屿·留白’系列的包装盒上,用浅灰线条勾勒出‘金榫奖’的轮廓,旁边加一行小字‘获金榫奖国风设计创新奖’,既不破坏整体的简约风格,又能让用户拆包装时就感受到荣誉。另外,我们还可以做一套‘星砚荣誉明信片’,正面是获奖产品的细节图,背面写获奖故事,随订单附赠,让用户更有收藏欲。”
财务部的张姐翻着预算表,语气里带着欣慰:“之前担心营销预算不够,现在看来,这些奖项带来的曝光量已经帮我们省了不少推广费。峰会演讲和展示区的预算可以批,但要控制在总预算的15%以内,毕竟故宫联名款的生产还需要资金。”
苏晚星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突然想起赵老先生的那句话——“你们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用心的国风品牌”。现在,星砚不仅被用户知道,更被行业认可,这种认可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更多扇门。她清了清嗓子:“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做好峰会的展示和演讲准备,重点传递‘品质+时尚’的品牌理念;第二阶段,优化线上线下的荣誉展示,让用户直观感知星砚的实力;第三阶段,结合奖项策划用户活动,把行业认可转化成用户信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