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调整后的样品送到洛杉矶门店时,第一天就接到三笔大额订单。其中一位客户是好莱坞的制片人,她在反馈里写道:“这沙发既有欧洲家具的精致,又有我们习惯的舒服——我可以窝在里面看剧本看一下午,靠垫上的竹影纹在阳光下特别美,像把窗外的竹林搬进了客厅。”
更意外的是,这种融合还成了“双向赋能”。Poltrona Frau的皮革工艺团队负责人马可(和设计总监同名),一次偶然看到周师傅用“分层绣”绣羽翼纹样——周师傅先绣底层的浅金线,再在上面叠绣珊瑚红线,最后用银线收边,让纹样呈现出三层立体效果。马可突然受到启发:“我们能不能在皮革上做类似的‘渐变压纹’?”
他立刻带着团队试验,把沙发扶手的皮革分成三层压纹:最底层用浅压痕,中间层用中压痕,最外层用深压痕,模拟苏绣“叠针”的层次感。压纹完成后,马可把扶手样品送到联合工作室,苏晚星摸了摸,惊讶地说:“这触感太像苏绣了,一层叠一层,特别细腻。”
这种“苏绣灵感压纹”后来用在联合系列的高端款沙发上,售价比普通款提高20%,却依然供不应求。卢卡后来跟苏晚星开玩笑:“以前我们总觉得皮革是‘硬的’,是你们的苏绣让它变‘软’了,有了温度——现在我们的老客户看到压纹,都会问‘这是不是用中国刺绣的工艺做的’。”
米兰设计周是全球家居行业的盛会,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名设计师、媒体人和采购商。苏晚星和Poltrona Frau商量后,决定在设计周期间办一场“东方织梦”特展,把文化融合的巧思搬进展厅,让更多人看到东西方美学的共鸣。
特展的展厅选在米兰市中心的一座老建筑里,原本是一家百年书店,高挑的天花板、复古的木质书架,自带一种“文化沉淀”的氛围。苏晚星和卢卡亲自参与展厅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藏着融合的巧思:
入口处用意大利黑色大理石铺成“水纹路”,大理石表面经过特殊处理,能映出光影——当客人踩着水纹走进来,地面会投射出苏绣云纹的动态投影,像“人在水中走,云在脚下流”,模拟中国传统的“曲水流觞”意境;
展厅中央悬挂着3米高的苏绣“云纹挂毯”,挂毯用桑蚕丝和羊毛混纺面料,云纹的边缘用“虚实针”绣成半透明效果,背后是意大利手工锻造的金属框架,框架上装了可调节的暖光灯——灯光透过云纹的缝隙,在地面投出“云影流动”的效果,随着灯光的明暗变化,云影还会呈现出不同的深浅;
展台上,联合系列的沙发和中国传统圈椅并排放置——沙发的皮革靠垫上绣着简化的圈椅靠背纹,用浅灰丝线绣出“回”字形轮廓,既保留了圈椅的经典元素,又不显得突兀;圈椅的扶手则包裹着Poltrona Frau的经典米白色皮革,原本生硬的木质扶手变得柔软,坐上去更舒服。两种家具中间放着一个玻璃茶几,茶几下面铺着苏绣“竹影纹”桌布,阳光透过玻璃照下来,竹影落在地面上,像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特展开幕当天,来了200多位嘉宾,其中不乏《Wallpaper》《Elle Decoration》等国际顶级家居杂志的主编。《Wallpaper》杂志主编詹姆斯蹲在沙发前,指尖轻轻划过靠垫上的云纹,看了足足五分钟:“这不是‘中国元素+意大利工艺’的拼接,而是两种文化长在了一起——苏绣的云让皮革有了灵魂,皮革的质感又让云有了骨架,缺了谁都不行。”他还特意让摄影师拍了一组沙发细节图,说要放在杂志的专题报道里,标题就叫《当东方云遇见意大利皮革》。
不过,文化融合的路上从不是一帆风顺。开发卧室系列时,星砚想把水墨画“远山近水”用苏绣“水墨针”绣在床品上——这种针法是周师傅的拿手绝活,能通过丝线的疏密呈现墨色渐变,最密的地方用“切针”绣出浓墨效果,最疏的地方用“虚针”绣出淡墨效果,整个画面像把国画直接印在了面料上。
小陈为此特意去苏州跟着周师傅学了半个月,回来后画出了详细的设计稿:被套中央绣完整的“远山近水”,枕套上绣简化的“孤帆远景”,床尾巾则绣“水波纹”,整套床品搭配起来,像一幅展开的山水画。
可当方案送到Poltrona Frau的市场团队时,却遭到了反对。市场部经理莎拉拿着调研数据说:“我们采访了500位欧洲客户,70%的人表示‘不喜欢床品上有大面积图案’——他们觉得床是‘放松的空间’,复杂的图案会让人视觉疲劳,影响睡眠。有位德国客户甚至说,‘看到床上的山水画,会让我想起工作时看的设计图,根本静不下心’。”
双方争论了整整一周,小陈甚至急得红了眼,在会议上跟莎拉吵了起来:“我们好不容易把水墨画的意境用苏绣呈现出来,怎么能因为调研数据就改?这不是妥协,是放弃我们的文化!”莎拉也很委屈:“我不是反对东方文化,我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如果客户不买账,再美的设计也只是放在仓库里的样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