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拿出计算器,快速算了一下:“基础版的智能模块+压力传感器,成本大概在200元左右,进阶版加了打鼾干预的电机,成本会增加150元。要是你们能批量采购,我们还能再降10%的价格,这样智能床垫的定价只比普通床垫高300-400元,客户应该能接受。”
“这个成本可控!”苏晚星松了口气,之前还担心智能功能会让成本飙升,现在看来,批量采购后完全在预算范围内。她把笔记本递给张诚:“你今天就和技术部对接,把智能床垫的设计方案改一下,重点预留传感器和模块的安装位置,还要考虑模块的充电方式——最好用无线充电,客户不用频繁拆床垫充电。”
张诚接过笔记本,立刻和老吴凑在一起讨论细节,林溪则抱着面料样本,若有所思地说:“智能家具要考虑‘颜值’,比如智能模块的外壳,不能用黑色的塑料壳,要和家具的材质匹配——要是实木家具,就用实木包裹模块;要是布艺沙发,就用同面料的布料把模块包起来,这样才不会破坏整体的美观度。”
老吴点头:“我们可以提供‘定制外壳’服务,你们提供材质和颜色,我们来做适配,保证模块和家具融为一体。”
当天下午,苏晚星就召集研发部、技术部、采购部开了“智能家居专项会”,确定了三个重点开发方向:智能模块化沙发、智能健康床垫、智能调节灯具,还成立了跨部门的项目组,由张诚担任组长,老吴担任技术顾问,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推进。
会议结束后,陈染抱着一叠新的面料检测报告找到苏晚星:“苏总,之前测试的‘再生聚酯纤维混纺面料’有新结果了——我们和中科院的材料实验室合作,在面料里加了一种‘抗菌因子’,经过检测,面料的抗菌率能达到99%,而且水洗50次后,抗菌率还能保持在95%以上,完全符合国家一级抗菌标准。”
她把检测报告递给苏晚星,指着上面的数据:“这种抗菌因子是从植物里提取的,完全环保,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特别适合做贴身衣物,比如羊绒衫、内衣、家居服。我们还测试了面料的透气性,比普通再生面料好30%,夏天穿也不会闷汗。”
苏晚星翻看着报告,眼里满是惊喜:“这个技术太关键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抗菌面料的需求一直在涨。我们可以把这种面料用在三个地方:一是贴身的羊绒衫和家居服,主打‘健康抗菌’;二是儿童服装线,家长对孩子的衣物安全特别在意,抗菌面料能成为核心卖点;三是沙发和床垫的布艺套,家具面料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抗菌布艺套能解决这个痛点,还能和智能家具的健康功能形成互补。”
陈染立刻补充:“我们还可以做‘功能叠加’,比如在抗菌面料里加‘紫外线防护’功能,夏天的T恤和防晒衣用这种面料,既能抗菌,又能防紫外线,一举两得。实验室说,加紫外线防护因子的成本很低,不会增加太多预算。”
“那我们就做‘多功能环保面料’系列!”苏晚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面料研发优先级”:1. 抗菌+再生羊绒混纺面料(用于冬季服装和沙发套);2. 抗菌+紫外线防护+再生聚酯面料(用于夏季服装和床垫套);3. 抗菌+温感面料(用于北方冬季服装)。她抬头看向陈染:“你明天就和实验室对接,确定面料的量产时间,采购部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会优先采购这种新型面料,保证服装线和家居布艺线的供应。”
陈染点头,又拿出一张设计图:“我还设计了一款‘抗菌家居服套装’,用的就是这种新型面料,款式是宽松的睡衣款,男女都能穿,还在衣服的袖口和领口加了‘隐形口袋’,可以放智能手环——要是客户有智能手环,能和我们的智能床垫联动,同步睡眠数据,这样服装和家居就形成了‘健康闭环’。”
苏晚星看着设计图,睡衣的颜色是柔和的浅米色,袖口的隐形口袋做得很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个设计很贴心!我们可以在睡衣的标签上印上‘可与智能手环联动’的提示,再配上一张小小的联动说明书,客户一看就知道怎么用。对了,家居服的定价要亲民,毕竟是日常消耗品,定价太高会影响复购率。”
“我已经算过成本了,”陈染说,“新型抗菌面料的成本比普通面料高15%,但我们批量采购后,成本能降5%,再加上简化款式设计,家居服套装的定价可以控制在200元以内,比市面上的抗菌家居服低30%,性价比很高。”
接下来的一周,智能家居项目组和面料研发团队同步推进。张诚带领家居设计团队,把智能模块和传感器的安装细节融入模块化沙发和床垫的设计中——在沙发扶手的内侧开了一个隐蔽的凹槽,用来放置智能模块,凹槽的盖子用磁吸设计,客户可以随时打开更换电池;在床垫的夹层里预留了传感器的安装通道,传感器的电线会沿着床垫的边缘隐藏起来,不会影响床垫的舒适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