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灵茶的余韵似乎还在体内流转,带来持续的宁静与清明。接下来的几日,杨凡明显感觉到自己制符时的状态更为稳定,对灵力的掌控也精妙了一丝。清洁符和轻身符的成功率各自稳固提升了半成左右,这微小的进步,日积月累下来,便是可观的灵石收益。
他并未因此而冒进,依旧严格控制着火弹符和土甲符的练习频率,将主要收入来源建立在更稳定、风险更低的低阶符箓上。资产缓慢而坚定地积累着,从一百三十块,渐渐向一百五十块灵石靠近。
然而,修为的瓶颈却如同磐石,横亘在前。那层练气三层与二层之间的隔膜,看似薄如蝉翼,却又坚韧无比。他尝试着服用了一枚用五块灵石购得的劣质“聚气丹”,丹药入腹,化作一股比平日打坐强烈数倍的灵气流,冲击着经脉和丹田。
刺痛感传来,那是经脉被较强灵气冲刷的正常反应。他紧守心神,全力运转《引气诀》,引导这股灵气汇入丹田气旋。气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旋转,变得凝实,眼看就要突破某个临界点……
但就在最后关头,那股外力带来的灵气后继乏力,缓缓消散。膨胀的气旋也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慢慢回落,虽然比之前确实壮大凝实了一线,但终究未能踏出那关键一步。
“还是差了一点。”杨凡睁开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脸上并无太多失望。伪灵根的资质,注定了他的修行之路步履维艰。一枚劣质聚气丹,药力本就有限,无法助他冲破关卡,也在预料之中。
他计算了一下,若想依靠聚气丹强行突破,按照刚才的感受,恐怕至少需要连续服用三到四枚,并且需在药力完全消化前一鼓作气。那就是近二十块灵石的投入,而且存在失败的风险。这对于现在资产刚过一百五十灵石的杨凡来说,是一笔需要慎重考虑的巨款。
“或许,该去那‘听风小院’看看了。”杨凡思忖着。他需要的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博,而是更有效率的途径。无论是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丹药来源,还是打探一下有无更适合伪灵根修士的粗浅功法,哪怕只是多了解一些修行上的常识,都可能带来转机。
这天下午,他提前关了铺门,怀揣着十块灵石(作为打听消息的预算),第一次走向了坊市的东区。
与西区青石巷的杂乱喧嚣不同,东区的街道明显宽阔整洁了许多,两旁的店铺也规整气派,悬挂着诸如“百炼阁”、“妙音坊”、“灵兽斋”之类的牌匾,进出修士的衣着和气息也普遍强于西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药香和灵材特有的气息。
“听风小院”并不难找,它坐落在一处相对安静的街角,门面不大,装饰朴素,仅挂着一块原木招牌,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刻着店名。
推门而入,门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店内光线柔和,布置雅致,只有几张茶几和蒲团,一位身着淡青色长裙、修为在练气四层的女修正坐在主位,素手烹茶。见到杨凡进来,她抬起眼眸,微微一笑,声音温婉:“道友请坐,不知是想品茶,还是问事?”
杨凡能感觉到对方目光中的审视,虽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的意味。他不敢怠慢,拱手行礼,在下首的蒲团坐下,直接说明来意:“在下想打听些消息。”
“哦?道友请讲,不过消息价值有高低,价格自然也不同。”女修递过一杯清茶,动作优雅。
杨凡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问道:“在下想请教两个问题。第一,青云坊市内,除了几家大店铺,可有其他相对可靠、价格公道的‘聚气丹’来源?第二,坊市中流传的修炼功法,除《引气诀》外,可还有更适合…嗯,资质寻常者打基础的功法?若有,大致在何处可寻,价值几何?”
他没有直接说自己资质差,但“资质寻常”和“打基础”已经足够表达意思。
女修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沉吟片刻,方才开口:“第一个问题。大店铺的丹药品质有保障,但价格确实偏高。坊市底层私下流通的丹药,价格能低三到五成,但来源复杂,药效和安全性无法保证,甚至有服用劣丹损伤根基的风险。若要求稳妥,可去西区‘散修集市’角落,找一个叫‘老孙头’的摊主,他偶尔会出售一些自己炼制的聚气丹,成色尚可,价格比店铺低两成左右,口碑在西区散修中还算不错。但需注意,他出货不定时,且数量有限。”
杨凡默默记下“老孙头”这个名字。
“至于第二个问题……”女修看了杨凡一眼,目光中带着一丝了然,“《引气诀》流传最广,正因其普适性,但也意味着平庸。适合资质寻常者的功法并非没有,但大多掌握在大小家族或宗门手中,极少外流。坊市间偶有出现,也多是残篇或来历不明,价格不菲,且真假难辨。”
她顿了顿,继续道:“据我所知,近期可能出现的,是一本名为《厚土诀》的残篇。此功法偏重灵力积累与稳固,进展缓慢,但根基扎实,对资质要求相对较低。据说会在半月后的‘四海阁’小型拍卖会上出现。起拍价,估计不会低于八十灵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