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潜修七个月、已然成为记忆中一个宁静节点的无名山谷,林尘并未急于奔赴人烟稠密的修真城镇,而是选择了继续在这片名为“黑风山脉”的广袤蛮荒之地穿行。
他需要时间,如同匠人打磨新得的绝世宝玉,需要细细地、彻底地适应这突破后的全新力量层次。筑基中期,尤其是以混沌道体为基、融入了“有无真意”的筑基中期,所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远不止灵力总量的增加。他对力量的精细掌控、对天地灵气的感知与吸纳效率、乃至举手投足间引动的道韵,都与闭关前有了云泥之别。他需要实战,需要在真正的生死搏杀、血火磨砺中,将暴涨的修为与那玄之又玄的混沌感悟,彻底融会贯通,化为自身如臂使指的本能。这片黑风山脉,妖兽横行,弱肉强食,同时也蕴藏着不少外界难寻的灵草矿藏,吸引着众多刀头舔血的修士前来冒险,正是他眼下最理想的试炼场与力量磨合地。
他将自身那如同深渊瀚海般的气息收敛了十之八九,仅仅维持在普通筑基一层修士的水准,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山林本身的野性气息。整个人仿佛化作了一道没有重量的青烟,又似一缕融入阳光与阴影的游光,在参天古木的虬枝间,在陡峭崖壁的缝隙里,在幽深谷地的瘴气中,悄无声息地掠行。突破之后,他感觉自身与这片天地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无需刻意运转《混沌吞天诀》,周遭环境中那蓬勃的草木精气、沉稳厚重的地脉灵气、岩石中蕴含的金煞之气、溪流间流淌的水灵之意,乃至那些潜伏妖兽身上自然散发的凶戾煞气……种种不同属性、不同性质的能量微粒,都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持续不断的速度,被他的混沌道体自然而然地吸引、捕捉、吸纳,然后在那包容万象的混沌灵力中,被轻易地分解、转化,化为最精纯的本源,补充着自身哪怕最微小的消耗。这种近乎“道法自然”般的被动吞噬,比之前主动运转功法时,更加隐晦,更加高效,也更能体现混沌道体“万法归源”的特质。
他的神识,在突破与混沌墟令的洗礼后,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如今若全力展开,其覆盖范围足以笼罩方圆近二十里的广阔区域!在这片神识领域内,风吹草动,叶落虫鸣,地底三尺处虫豸的蠕动,空气中灵气最细微的流向变化,乃至某些擅长隐匿的妖兽那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气息……一切都如同掌上观纹,清晰无比地映照在他的识海之中。这让他能轻易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某些群居的、虽然个体实力不强但数量惊人的毒虫异豸的巢穴,或是某些天然形成的、能扭曲感知、困杀筑基修士的诡异磁场区域。同时,也能让他更精准地发现潜在的目标——无论是那些散发着诱人灵气的天材地宝,还是那些适合作为磨刀石的强大妖兽。
如此在山脉中行进了两日,他翻越了数座如同利剑般直插云霄、终年云雾缭绕的险峻山峰,其峰顶罡风凛冽,足以撕裂精铁;也穿越了数片弥漫着五彩斑斓、散发着甜腻却致命气息的毒瘴沼泽,沼泽之下,不知潜伏着多少善于伪装、一击致命的凶物。期间,他也顺手解决了七八头灵智未开、却凶性十足、将他这“落单修士”视为可口血食的筑基初期妖兽。有皮毛坚硬如铁、獠牙能撕裂法器的“铁背妖狼”;有行动如风、口吐麻痹毒雾的“碧眼妖豹”;还有潜伏在泥潭之中、突然暴起发难、力大无穷的“沼泽巨鳄”……这些在外界足以让一个小型修真家族严阵以待、甚至需要付出伤亡代价才能猎杀的凶物,在林尘面前,却显得如此孱弱不堪,甚至连让他动用丹田内那枚混沌元丹虚影之力的资格都没有。
往往,面对咆哮扑来的妖狼,他只是随意并指如剑,一道凝练无比、色泽混沌的指风破空而出,无视其坚硬的皮毛,直接洞穿其头颅,绞碎其妖魂;面对隐匿突袭的妖豹,他甚至无需转身,心念微动间,一个由星辰之力瞬间构筑的简易“小周天困阵”便凭空出现,将那妖豹死死禁锢在原地,任其如何挣扎咆哮,也无法挣脱那看似薄弱、却蕴含着周天轨迹奥妙的星光壁垒,最终力竭而亡;至于那从泥潭中暴起的巨鳄,他更是简单直接,反手一掌拍出,掌心混沌灵光微闪,那蕴含万钧之力的掌风不仅将巨鳄庞大的身躯重新砸回泥潭,更将其坚固的头骨震得寸寸碎裂!
这些战斗,短暂,高效,近乎碾压。让他对自身暴涨的力量控制得愈发精细入微,对混沌灵力的各种运用方式也多了许多心得。但与此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意犹未尽”之感,也开始在他心中滋生。这些妖兽,空有力量与凶性,却无对应的大道感悟与战斗智慧,太弱了,根本无法逼出他现在的真正实力,更无法让他验证那新领悟的“混沌归墟指”在面对强敌时的实际效果。
这一日,正午刚过,林尘穿越一片名为“风吼石林”的奇异地带。此地遍布着无数千奇百怪、被常年累月的狂风侵蚀得如同鬼怪雕塑般的巨大石柱,风声穿过石柱间的孔洞缝隙,发出阵阵如同万鬼呜咽、又似魔神低语的尖锐呼啸,扰人心神,寻常炼气修士在此,只怕连方向都难以辨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