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目光扫过全场:“这小姑娘叫吴梦琪,就在咱们商盟里。她没学过什么高深的营销理论,就凭着一股子重庆姑娘的热辣韧劲,把没人要的‘边缘业务’做成了样板。我今天把这包装带来,不是要夸谁,是想告诉各位 —— 磁器口的陈麻花、十八梯的酸辣粉、解放碑的豆干,哪个不是藏着故事的宝贝?只是缺个愿意蹲在老坛边听故事的人。”
话音刚落,全场突然响起掌声。吴梦琪的脸颊烫得能煎鸡蛋,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报告,却听见杨老又说:“上周我去磁器口,好几个摊主拉着我问‘怎么才能让自家手艺被看见’。我说别急,好匠人配好方法,总有开花结果的那天。今天正好,让小吴给大伙讲讲,她是怎么让老坛里的辣椒水冒泡的。”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吴梦琪的手心沁出了汗。她深吸一口气,想起周叔捶粉时 “每下都要砸在点子上” 的叮嘱,慢慢站起身:“其实我没做什么…… 就是发现老手艺的根在匠人的坚守里。周叔的粉好吃,是因为他捶够 180 下;陈婆婆的凉糕爽口,是因为她用井水镇着。我只是把这些‘较真’拍下来、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
“说得好!” 张哥突然拍手,“我做冷链这么多年,总想着怎么降成本,却没想过帮商户把‘为什么贵’说清楚。小吴,你那共享冷链的法子,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我也想问!” 林溪举着手机,“你给老周拍的捶粉视频,背景音就是市井杂音,反而比剧本化的视频点赞高,这是为啥?”
问题像雨点般砸过来,吴梦琪反而不紧张了。她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画着冷链流程图的那页:“共享冷链的关键是‘抱团’,磁器口三家店拼单,运费立刻降了 40%;视频要真实,老周捶粉时骂了句‘这破木槌又滑手’,反而比对着镜头笑更招人喜欢……” 她越说越顺,那些蹲摊的日夜、改方案的深夜、和商户聊天的烟火气,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经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下午茶会的自由交流时间,吴梦琪的藤椅旁很快围了一圈人。林溪拿着手机要加微信:“下周我去磁器口拍视频,你帮我联系几家老店呗?就拍匠人日常,保证不搞剧本!” 张哥塞给她张名片:“冷链成本要是还想降,随时找我,商盟内部价再打九折!” 王总则翻着她的商户清单:“这几家的特产要是包装升级了,我超市第一个上架!”
吴梦琪的手机在桌上震个不停,全是通过商盟群发来的好友申请。她正忙着通过验证,杨老拄着拐杖站在一旁笑:“怎么样?我说资源是串起来的,没骗你吧?”
“多亏您点拨。” 吴梦琪真心实意地说,“我以前总想着怎么签订单,现在才明白,把老手艺的根守住了,订单自然会来。”
“这才刚开始。” 杨老拍了拍她的肩膀,“磁器口的老匠人多着呢,你这池子里的鱼,还得再多养养。”
正说着,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微信消息。是个陌生号码,头像是张麻花摊的照片:竹筐里堆着金灿灿的麻花,背景是磁器口的青石板路,阳光透过灯笼洒在上面,暖融融的。
消息内容很简单,附带一段 15 秒的视频:镜头有些晃,能看到竹蒸笼冒着白汽,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把刚炸好的麻花摆进竹筐,油星子溅在镜头上,带着滋滋的声响。配文是一行略显笨拙的打字:“小吴,我是磁器口卖陈麻花的刘叔。杨老在会上说你把周叔的粉卖火了,能帮我家麻花也‘火’一把不?”
吴梦琪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悬在屏幕上半天没落下。她点开视频反复看,刘叔的手在镜头里忙碌着,麻花的香气仿佛顺着屏幕飘了出来。她想起第一次去磁器口调研,路过刘叔的摊子时,老人正对着一堆碎麻花叹气 —— 游客说包装太简陋,快递到家碎了一半;年轻人嫌没网红元素,宁愿排队买隔壁的新派糕点。当时她把 “易碎品包装” 记在笔记本上,没想到今天真的收到了求助。
还没等她回复,又一条消息弹了出来。头像是碗白白胖胖的汤圆,配文写着 “山城小汤圆赵婶”:“小吴姑娘,我刚才在商盟群里听杨老说你懂老字号。我家汤圆皮薄馅足,可就是保质期短,线上卖不了多少。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摊子上坐坐?我给你煮碗黑芝麻馅的,热乎!”
两条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吴梦琪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抬头看向窗外,解放碑的钟声正好敲响三点,鸽子从楼顶飞过,翅膀掠过阳光下的玻璃幕墙。她突然想起李姐说过的话:“职场的光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蹲在烟火里,一点一点擦亮的。”
“这就是涟漪效应。” 杨老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看着她的手机屏幕笑,“你帮老周搭了桥,桥就会通向更多人。” 老人的拐杖轻轻点了点桌面,“刘叔的麻花脆,可包装太糙;赵婶的汤圆甜,可冷链跟不上。这些不都是你笔记本里记的痛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