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入驻后的几天,汉东省委大院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表面的秩序井然之下,是无数双暗中观察的眼睛和高速运转的大脑。
我作为联络员,每天往返于办公厅和巡视组驻地之间,传递文件,沟通日程。工作单调而琐碎,却要求极高的精确度和保密意识。我刻意保持低调,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
巡视组的工作显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信访渠道汇总的信息越来越多,与省领导、部分地市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个别谈话也按计划展开。虽然具体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但从一些细节可以窥见端倪。
比如,青州市委书记彭家河原定昨天下午的谈话,临时被提前到了上午。他从小楼出来时,脸色不太好看,虽然强撑着与陪同人员客气道别,但紧抿的嘴角和略显急促的步伐,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又比如,省环保厅厅长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厅里立刻召开了紧急党组会,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大院内部引起一圈圈隐秘的涟漪。
与此同时,“保护伞”的运作也并未停止。柳天德变得更加“深居简出”,但通过政协系统和非正式渠道施加的影响却并未减弱。《汉东建言》又刊发了一篇评论,这次换了个角度,强调“巡视是帮助、是爱护,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呼吁各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这种看似积极配合的论调,实则是在进行心理疏导和压力缓解,试图降低干部的抵触情绪,避免有人在这种高压下“乱说话”。
更值得警惕的是,赵志明这两天显得格外“热心”于巡视组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几次以检查工作为名,来到巡视组驻地外围,试图与负责日常联络的工作人员套近乎,打听一些“非涉密”的工作动态,比如“最近信访量是不是很大?”“领导们谈话辛苦不辛苦?”之类。都被工作人员以纪律要求为由,客气地挡了回去。
我知道,他这是在试图窥探巡视组的关注方向和进展,为幕后的人提供信息。
这天下午,我将一批最新的全省经济数据分析报告送往巡视组综合小组。负责接收的是小组长老王,一位从审计署抽调来的精干中年。他接过厚厚的文件,没有立刻签字,而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目光在其中一页关于青州市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增长对比的数据上停顿了一下。
“林秘书,”老王抬起头,看似不经意地问,“青州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啊,特别是开发区,贡献了不少亮点。你们办公厅平时跟进了解,感觉下面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什么……比较突出的困难或者倾向性问题?”
我心里微微一紧。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敏感。他是在试探办公厅对青州问题的掌握程度,也可能是在评估我个人的立场和判断力。
我斟酌了一下用词,谨慎地回答:“王组长,办公厅主要是服务保障,对具体业务工作的深入了解有限。从宏观数据看,青州发展确实很快,但正如中央一直强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兼顾速度与效益、发展与保护。可能在一些具体项目推进和基层治理中,如何更好地平衡这些关系,是各地普遍面临的课题。”
我没有直接提及马胜国或任何具体问题,而是将话题引向了宏观政策层面,既回答了问题,又避免了授人以柄。
老王听了,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在交接单上签了字:“嗯,有道理。好了,辛苦你了。”
拿着签收单走出小楼,我后背微微有些汗湿。与巡视组人员的每一次接触,都可能是一次无声的考核。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猎手,在丛林中安静地布下陷阱,等待猎物自己露出破绽。
回到办公室,我立刻将刚才与老王对话的细节记录了下来。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交流,背后可能都藏着深意。
晚上,我收到一条沈墨发来的加密信息,内容更短:
“马已惊,伞在动,静观其变。”
马,自然指的是马胜国。伞,就是柳天德为首的保护网络。沈墨的信息证实,巡视组对青州的关注已经引起了对方的警觉,保护伞正在采取行动。而“静观其变”,既是提醒,也是策略。在对方主动应对的过程中,反而更容易暴露出破绽和联系。
我删掉信息,陷入沉思。现在的局面,就像一场浓雾中的对峙,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移动,寻找对方的弱点。巡视组是明处的强大压力,而保护伞则在暗处编织防御。我身处其间,既要借助巡视组的势,又要避免被保护伞的反扑所伤。
下一步,关键或许在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水流”——那些被拦截、被过滤的信访信息,那些在谈话中被统一的口径,那些试图打探消息的异常举动。找到这些水流的源头和流向,或许就能摸清那张伞的骨架。
我决定,接下来要更加留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每一个异常节点,尤其是赵志明和与柳天德关系密切的那些人。同时,要设法让一些被“保护”起来的关键信息,能够绕过阻碍,抵达该去的地方。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官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