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车队驶离市委大院,融入早高峰的车流。林别坐在车内,翻阅着高新区的最新简报,窗外是不断后退的城市街景。秘书长郭瑞陪同在侧,简要介绍着沿途经过的重要功能区。
“林书记,前面就是高新区了。”郭瑞指着前方一片现代化建筑群。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帆、管委会主任赵东早已带领班子成员在入口处等候。车队停下,林别下车与众人握手。杨帆五十岁上下,精神抖擞;赵东略显年轻,戴着金丝眼镜,一副学者模样。
“欢迎林书记莅临指导!”杨帆声音洪亮。
“是来学习调研。”林别与他握手时感受到对方掌心的力度,“直接去企业看看吧。”
第一站是高新区规划展览馆。巨大的沙盘模型、炫目的宣传片,展示着高新区“一核两翼三区”的宏伟蓝图。杨帆熟练地介绍着各项经济指标: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申请量...
林别听得认真,偶尔提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很快,但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是多少?真正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占多大比例?”
杨帆显然准备充分,立即报出数据:“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达到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约占高企总数的35%。”
“这个比例还有提升空间。”林别点点头,转向赵东,“管委会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赵东推了推眼镜,从政策扶持、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林别一边听,一边走到沙盘前,指着一片标注为“科创谷”的区域:“这里规划很好,但我更关心的是,入驻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率如何?有没有诞生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这个问题让现场气氛微微一滞。杨帆接过话头:“转化率我们正在努力提升。目前已有三家企业估值超过十亿美元,但要说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理解,培育龙头企业需要时间。”林别没有深究,但问题已经抛出。
按照原计划,下一站是参观高新区明星企业——华芯科技,一家在芯片设计领域小有名气的公司。但就在车队即将抵达华芯科技园区时,林别突然对前排的郭瑞说:“秘书长,前面那片厂房是什么企业?”
郭瑞顺着林别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排略显陈旧的厂房,与周围现代化的园区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那是...永固精密,一家老牌机械制造企业。”杨帆连忙解释,“主要生产工业基础件,不是我们重点推介的...”
“就去这里看看。”林别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车队转向,驶向永固精密。杨帆和赵东交换了一个眼神,迅速安排人员提前通知企业。
永固精密的总经理王永固显然措手不及,带着几个副手匆匆赶到厂门口,工作服上还沾着油渍。
“林书记,欢迎欢迎!我们都没准备...”王永固搓着手,有些局促。
“就是要看没准备的。”林别与他握手,“走,去车间看看。”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与华芯科技的无尘车间相比,这里显得传统而粗犷。林别沿着生产线慢慢走着,不时停下来观察加工过程,与工人交谈。
“老师傅,干这行多少年了?”
“二十多年喽!”
“现在这些设备用得顺手吗?技术更新跟不跟得上?”
老师傅打开话匣子:“设备是老点,但精度还行。就是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学这个,我们这些老手艺,怕是要失传咯!”
王永固在旁边补充:“我们厂主要做高精度齿轮和传动部件,算是工业基础中的基础。利润薄,技术要求高,人才断层确实是个大问题。”
林别若有所思:“基础工艺是工业的根。德国、日本的很多隐形冠军企业,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专攻一个细分领域。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转型升级?”
“想过,也尝试过。”王永固苦笑,“前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样品都出来了,性能接近国际水平,但客户还是更认国外品牌。市场开拓太难了!”
“性能接近国际水平?”林别很感兴趣,“测试数据有吗?有没有找过专业机构认证?”
“有!我们都做了!”王永固一下子激动起来,“林书记要是有兴趣,我马上让人拿检测报告!”
在永固精密简陋的会议室里,林别仔细翻阅着那一叠检测报告和专利证书。赵东也凑过来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王总,你们这个成果,之前怎么没在高新区的创新项目库里报备?”
王永固讪讪道:“报过,但你们重点扶持的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那些...我们这种传统行业升级,不太受关注。”
林别放下材料,看向杨帆和赵东:“高新区的‘高’和‘新’,不能只盯着那些热门概念。这些在传统领域深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和支持。他们的产品突破,对保障我们产业链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