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马市小屋地窖内,油灯如豆。顾长渊指尖划过药方上林婉清留下的暗码,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炭火烙在心尖。“丹房有秘,铁门囚人”——婉清已深入虎穴,发现了关键线索,却也身陷囹圄。“速查晋王动向”——她在为他指明方向,也将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他。
晋王府明日午后的“丹元小会”,是唯一的机会。必须混进去,接近晋王,查探铁门后的秘密,并设法与婉清取得联系。但如何混入?晋王府戒备森严,宾客名单必然严格筛选。
顾长渊目光扫过角落一堆从山魈族带来的杂物,落在一套略显陈旧、却质地不凡的青色道袍和几样古朴的罗盘、拂尘上——这是老常当年为掩饰身份所备。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成形。
他需扮作游方道人,凭借对丹药之术的粗通(早年军中为应对毒物曾有所涉猎)和对世情的洞察,设法引起晋王府门客的注意,混入小会。风险极大,一旦被识破,万劫不复。但别无选择。
他迅速行动,用特殊药水略微改变肤色容貌,粘上假须,换上道袍,刻意将眉眼修饰得带几分风尘与孤傲。他反复推敲可能遇到的盘问,将一些玄而又玄的丹道术语和望气之说牢记于心。又将淬毒匕首藏于拂尘杆内,以备不测。
次日已时,顾长渊化身“云游道人玄谷子”,出现在晋王府侧门附近的一条繁华街市。他选了一处人流较多的茶摊,要了壶粗茶,看似闭目养神,实则暗中观察王府动静。果然,巳时刚过,便有各式华丽马车陆续驶向王府侧门,下来之人多为仙风道骨的道士、奇装异服的方士,亦有少数官员打扮者,皆被恭敬引入。
顾长渊看准时机,待一拨宾客过后,缓步走向侧门,对守门护卫打了个稽首,声音沙哑中带着一丝缥缈:“无量天尊。贫道玄谷子,云游至此,闻听王爷举办丹元盛会,特来一会,论道结缘。”
护卫见其气度不凡,不敢怠慢,但亦盘问:“道长可有请柬?”
“云游之人,何来请柬?”顾长渊淡然一笑,拂尘轻扫,目光似无意地扫过门内一株盆景,“万物有灵,缘法自至。观贵府气象,紫气东来,然隐有黑煞缠斗,恐丹炉火候有差,或……有外物侵扰。贫道或可略尽绵力。”
他话语玄虚,却直指王府可能存在的“隐患”(实为血契感应到的污秽之气),且点出“丹炉火候”,顿时让护卫将信将疑。恰在此时,门内一名管事模样的人闻声出来,打量顾长渊几眼,见其谈吐不俗,似有真才实学,又值用人之际,便道:“既如此,道长请随我来,需经胡太医查验方可入内。”
顾长渊心中凛然,胡太医!正是软禁婉清之人!但他面色不变,从容颔首:“有劳。”
跟随管事穿过数重庭院,来到一处偏厅。厅内已聚集了十余人,奇装异服,气味混杂,皆是等候晋见的“奇人异士”。顾长渊低调寻角落坐下,暗中观察。这些人中,有夸夸其谈的江湖术士,有沉默寡言的炼丹匠人,亦有几个气息阴冷、目光闪烁之辈,不似善类。血契感应在此处愈发活跃,那阴邪之气的源头,似乎就在不远处的丹房方向。
不久,胡太医阴沉着脸走入偏厅,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开始逐一盘问“道法”、“丹术”。轮到顾长渊时,他刻意将话题引向“丹毒化解”、“调和龙虎”等较为偏门却切中要害的领域,言语间引经据典,却又留有余地,显得高深莫测。胡太医问及师承,他便以“山野散人,偶得残卷”搪塞过去。
胡太医审视他良久,未发现明显破绽,但眼中警惕未消,冷然道:“王爷面前,谨言慎行。若有不实,休怪王府法度无情!” 说罢,挥手让人带他们前往宴会地点——王府后花园的“揽月轩”。
揽月轩临水而建,景色雅致,此刻却布置得如同道场,香案丹炉齐备。晋王尚未露面,宾客按指引落座。顾长渊选了个靠近角落、视野开阔且靠近水榭(便于必要时脱身)的位置。他注意到,林婉清并未在场,想必仍被软禁。而丹房方向,那股邪气似乎更加躁动不安。
午时正,鼓乐声起,晋王在一众侍卫婢女的簇拥下缓步而来。他年约四旬,面容白皙,眉眼间带着纵欲过度的虚浮,身着亲王常服,却在外罩了件八卦道袍,不伦不类,眼神浑浊中透着一股急切的热切。顾长渊心中冷笑,这便是沉溺丹鼎、可能卷入惊天阴谋的王爷。
晋王落座后,敷衍地说了几句“共参妙道”的开场白,便急不可耐地让众人展示“仙丹妙法”。一时间,席间乌烟瘴气,各种“仙丹”呈上,吹嘘之声不绝于耳。晋王看得眼花缭乱,时而欣喜,时而皱眉。
顾长渊静观其变,并不急于表现。他注意到,晋王对几种声称能“壮阳固精”、“延年益寿”的丹药格外感兴趣,而胡太医则不时在晋王耳边低语,目光阴冷地扫过献丹者,似在评判真伪,也似……在筛选控制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